现在市面上的儿童补钙制剂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广告也吹得天花乱坠。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得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选择,最后只能看广告或者听人说,弄不好最后买到的还不是国药准字的药品,而是疗效没有保证保健食品。
我们把市面上儿童补钙产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国药准字的药品,另一类是只有一般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有的家长不懂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盲目认为是药三分毒,以为保健食品会更安全,其实这是一种概念性错误。因为第一,药品研发必须要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确保安全有效,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鉴定批准后才可生产;而保健品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
因此药品必然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而保健食品则不能明确有治疗作用。第二,国家对制药生产的管理标准远高于保健食品生产的标准,药品出厂要做有效成分、规格、含量、杂质限量、水分、溶出度、崩解时限等多方面检查,而保健食品只要卫生条件达标就可以上市销售。
由此看来,药品显然比保健食品更靠谱也更安全。那么家长再购买药品时该怎样区分呢?很简单,一看批准文号,二看适应症。凡是药品,产品外包装盒和说明书上必须标注批准文号和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药品批准文号的写法是“国药准字”加1个英文字母加8位数字,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只能写国食健字。此外,药品必须在外包装盒和说明书上注明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而保健食品因为不具备治疗作用,所以说明书上只能写保健功能,表明其只是具备特定保健功能作用的食品。
因此这里要奉劝家长记住:给孩子补钙,不看广告看疗效。只有国药准字号的药品才是有疗效保证的。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补钙产品时,最好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标有“OTC”标志的非处方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