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上湿疹 应该怎么治疗呢?

宝宝湿疹,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也称作为“奶癣”,这种疾病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危害,所以发现需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宝宝湿疹呢?

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1 岁以后逐渐好转。湿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前额、脸颊、下颌、耳后等处,严重时会扩展到头皮、颈、手足背、四肢关节、阴囊等处。湿疹的特点为不规则型皮疹,先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的红斑点和红丘疹,进一步发展为小水疱、水疱破裂后流黄色渗液,水干后形成黄色痂皮。湿疹急性期有剧烈瘙痒,尤其在晚上,宝宝常常因此烦躁哭闹而影响睡眠和进食。

如果继发感染,宝宝还会出现全身症状。 婴儿湿疹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耳后、眉间、鼻翼等处,表现为暗红色斑上附着油腻性灰黄色鳞屑,其病因可能是受母亲雄激素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因此,不少妈妈会问:宝宝湿疹怎么治疗?

宝宝湿疹怎么治疗?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治疗,但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要时可在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肤轻松“等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患儿在停药后,往往会复发,如因搔痒而影响睡眠时,可请医生开点镇静药。如果湿疹化脓感染或小儿因此发烧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1、总体治疗原则:用什么样药物剂型治疗湿疹依据湿疹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不可用油膏;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

湿疹可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凡更换新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药物清除干净。在更换药物时最好先在小块湿疹涂擦,观察效果,以决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对湿疹不严重的宝宝,只需局部用药,但不能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皮肤损害或感染。

2、冷湿敷

(1)常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锰酸钾会烧伤宝宝的皮肤),既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

(2)4~6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来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当纱布吸收的渗出物已达半饱和程度,将纱布更换。每日二至三次。渗出物多时,湿敷时更应勤更换敷料,避免吸满渗出物的敷料久停留于创面上,刺激周围的正常皮肤,致使创面扩大。

(3)对大面积的湿疹,应对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湿敷面积的大小,给以适当的注意。

(4)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5)冷湿敷时请注意:湿敷面积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以免过度的体表蒸发造成脱水。

湿敷的液体不宜过冷,否则易引起代偿性的血管扩张而致感冒。室温低时应将药液加温后再湿敷。如有感染者,用后的纱布应洗净消毒(可煮沸消毒)后再用。湿敷液应新鲜配制,防止因溶液变质影响效果。

3、含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

(1)含皮质激素的药物外搽湿疹疗效是肯定的,对轻症或范围小的湿疹可以选择;对面积大的湿疹或反复发作的湿疹,如果频繁或大量或长期应用含皮质激素的药物,会有全身和皮肤局部的副作用,全身副作用先不说,其皮肤局部副作用则提醒我们要慎重选择。

(2)含皮质激素药物的皮肤局部副作用较突出的是药物依赖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药物依赖性皮炎指湿疹不能停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反跳性皮炎指皮质激素外用后,湿疹病情可以迅速好转,但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湿疹更加重,当重新涂用激素后,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所以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