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微量元素 缺得严重还得药补

宝宝缺乏微量元素是可能引发疾病的,很多家长给宝宝补充微量元素会选择食疗的方法,但是专家提醒说缺的厉害的时候还是得药补。

医生解读微量元素

如果膳食平衡的话,宝宝一般什么都不缺。宝宝缺铁、缺锌,一般是在6个月后辅食添加不好时发生的。在添加辅食时,要非常注意按照辅食添加的顺序和时间进行。 微量元素,就是指体内含量甚低的一些物质。尽管它们在体内含量甚微,但它们发挥的作用却一点也不“微”。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密切相关。

儿童最容易缺乏的是铁和锌,而钙尽管不属微量元素之列(其属于常量元素),但钙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民间俗称的“缺钙”(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当普遍,而现代父母往往将钙、铁、锌捆绑在一起,共同关注。

药补不如食补?

父母有两种极端的误区,补太多和不敢补。补太多,是因为父母老是担心宝宝缺这缺那,补得不够,于是同一元素的不同补充制剂一起上;不敢补,是生怕补多了会中毒,对宝宝更不好。实际上,宝宝从饮食中能够获取丰富的钙、铁、锌,对照下表,看看你的宝宝应该吃哪些辅食来补充微量元素。

缺得严重,还得药补

l缺锌:

缺锌的宝宝,胃口不好,宝宝吃不下,食补就很难补得进去。而适当给予锌剂后,食欲增强,再考虑进行食补。严重缺锌的宝宝,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5~1毫克补充锌剂,一般2~3周后食欲便可明显改善,整个疗程需2~3个月。

缺铁:

轻度的缺铁性贫血病儿,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进行补充,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可不予铁剂治疗。但对于血红蛋白浓度不足110克/升的病儿,往往需要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服用一些铁剂。按每天每公斤体重2~6毫克进行补铁,可同时补充维生素C。到HB(血红蛋白)水平正常后,然后继续巩固2个月。补铁时,要求每天服用铁剂,因为每周服用1~2次和每天服用,效果完全相同。值得提醒的是,补锌和补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缺钙: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呢?多汗、夜惊、发稀、枕秃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都是缺钙的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可以考虑为宝宝补钙了。

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需要的钙量是不同的:0~6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300毫克的钙;6~12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400毫克的钙;1~2岁的幼儿,每天需要600毫克的钙;3~9岁的儿童,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10~12岁的青少年,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钙。如从食物中获得,如婴儿每天摄入600毫升配方奶,无需额外补钙。l 缺维生素D:

有的宝宝补钙,仍然缺钙。为什么呢?原来,小儿佝偻病的根本原因不是钙缺乏,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这是因为钙的吸收离不开维生素D的协助。人体维生素D的补充主要有三个来源:食物、阳光和额外补充。即使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母乳,其维生素D的含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婴幼儿的需要。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为每升22~70个单位,牛奶中为每升14~30个单位。而国际、国内规定婴幼儿维生素D摄入标准为每天400个单位。按此计算,婴幼儿要补足所需的维生素D,每天需摄入好几千克的母乳或牛奶,但这是不可能的。

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不用付钱且无不良反应的补充维生素D的好途径。一个只穿尿裤的婴儿晒上半小时太阳所获得的维生素D,可够他用上一天。多晒太阳,是解决婴儿维生素D不足的重要途径。不过,1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户外活动有限,受日照的机会也不多,故建议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两周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至1岁,每天补充400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