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的两种菌痢

小儿菌痢的诊断方法你了解吗?小儿菌痢分哪几种类型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们症状一样吗?下面介绍小儿常见的两种菌痢的基本知识。

1.潜伏期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不做介绍。

(1)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 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 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 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2)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fei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总之,在家长对于孩子的疾病无法确定时,应及时送医为治疗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