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在运动中学习前进

专家说的“越动越聪明”的主张引起广泛关注。这到底是什么回事情呢?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刺激

“对于孩子来说,越动越聪明。”简?威廉姆斯说,“父母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孩子合适的刺激,将有助于他们脑神经的健康发育,为日后社交、情绪控制和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对婴儿阶段的孩子,需要肢体练习和运动体验来刺激大脑中的视觉、平衡觉、本体感等感受器。父母可以借助孩子的先天反射来激发翻身、匍匐爬行、手膝爬行。

对于已经学会独立行走的幼儿,在玩耍中发展运动技能是再好不过的方式。钻椅子、荡秋千、在床上蹦跳、从沙发上滑下、到草地上打滚等运动,都可以提高孩子 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肌张力、身体灵活性及平衡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使前一阶段所学技能得以巩固并改进,将有助于促进思 维,打下良好的入学基础,这远比把孩子送进学科辅导班要有效得多。三轮滑板车、单脚跳、攀爬、投掷、抓接球等运动,对促进平衡感、肌肉张力和协调性的发展 非常有效,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让孩子站在晃动的木板上保持平衡,然后让他往右侧转头,并用左手指向右侧的某一目标,这种跨越身体中线的练习, 对孩子入学后更好适应自左到右的书写活动非常有效。

一岁前的爬行对身体协调很重要

简?威廉姆斯是澳大利亚知名早教机构KindyROO的神经发展顾问,长期从事婴幼儿神经发展刺激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她和她的团队多年来研究发现,孩子早期成长经历中缺乏运动,将给他们日后入校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婴幼儿早期缺乏运动,大脑就不能得到良好发育。”简?威廉姆斯介绍说,孩子刚出生时,大脑中就有数十亿个神经元,但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而通过各 种运动,可以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促进大脑发展。当一个婴儿动起来,他就已经接受了数百次触碰和位置感的刺激,这些将告诉大脑关于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以及四肢所处的地方。

早教专家发现,很多学龄儿童的整体发展状况没有达到入学标准,正是因为他们在学前婴幼儿早期的成长环境不当,没有得到足够的运动来刺激大脑健康发展。

如果儿童8岁之后还常常颠倒字母、数字或单词的方向,那通常是平衡感发育不成熟。而平衡感正是需要在学前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运动中逐步发展完善的。

宝宝一岁前的爬行,对此后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阶段让宝宝经常呆在学步车中,就会错过匍匐期的学习训练,容易使宝宝感觉统合失调,日后就很可能出现多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