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学会管理“自我情绪”

家长在养育的宝宝的时候,孩子难免会出现情绪化的表现,当宝宝这样的时候,家长如何应对呢,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又该如何避免宝宝情绪化,让宝宝学会管理“自我情绪”呢?

1. 帮助宝宝了解自己的情绪

宝宝很小的时候,对情绪的感受很模糊,比如生气、受挫或伤心,他们分不清楚,只觉得自己很不开心。如果父母常常给宝宝的一些情绪下定义,能逐渐让他认识自己的情绪。在宝宝小时候,可以经常和他们一起读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让宝宝了解:当我感到这样的时候,原来是这种情绪。看,图上的小朋友脸是这样的,身体语言是这样的,他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感受呢?

等大一些,可以逐步引导宝宝用语言把他的感受描述出来。我在宝宝3-5岁期间,准备了一个本子,当天如果有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我就和他们一起记录下来。我们回顾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是怎样的情绪呢?后来你感觉好点了吗?为什么?或者我们是怎么做的?

比如,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大宝不敢把头放到水里,看到弟弟把头放到水里还很不高兴。回家我们就写日记,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点害怕,有点受挫折,看到弟弟会了可能还有点羡慕和嫉妒。我只引导他说出感受,但是我并不评论这样的感受不对或者你不应该这么觉得。大宝说出来以后我能感觉他的心情好多了,而且我抱着他认同他的感受,说:“是啊,妈妈能理解,妈妈小时候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也很害怕呢。妈妈小时候学骑车,学了很久还不会,很受挫折,不过,多练练,后来终于学会了。”当他终于突破地把头放水里后,我们也写日记,他当然是觉得高兴,激动和受鼓舞。

经历了这些过程,以后的日子里,如果碰到类似的情景,我们会回顾成功的经验,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也知道有了这些情绪并不糟糕,关键是怎么对待这些情绪。引导宝宝的思路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怎么解决问题这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对宝宝的成长尤其重要。

2. 认同宝宝的负面情绪

情绪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父母往往接受宝宝的正面情绪,对于负面情绪,有时候不耐烦,有时候不认同。比如宝宝心爱的一个玩具坏了,他很伤心,哭闹不休。有些父母会不耐烦:“就这一个玩具,别哭了,明天再去买一个!”或者说:“有什么好伤心的,我们小男子汉,不要哭。”

这里面传递了一个信息,让宝宝感到如果他体验负面情绪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被父母认同,从而宝宝会产生羞愧感,并无从排遣。如果我们能感同身受,抱着他说:“玩具坏了你很伤心啊。我也希望它没有坏。你想怎么处理它?”引导宝宝把思路转到解决问题上来。你们可以一起讨论:“是把它收起来?能不能修好?再买一个新的?以后玩的时候小心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把伤心的情绪排解掉。

3. 引导宝宝适当表达负面情绪

我们要让宝宝明白一件事:不管你正体验着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都能理解。我认同你的感受,但是,怎么发泄这种情绪,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你表达情绪的行为有好坏之分。我认同你的情绪,但是我不一定认同你的行为。

有一次大宝和比他大6岁的宝宝玩游戏,当然比分差很多,好强的大宝受不了,找个由头把沙发的垫子都扔到地上。我把他单独带到另一个房间,跟他说:“我知道你分数没有Josh高,你很有挫折感,对吗?可是他大你6岁,这个游戏他已经玩了上千遍了,你今天才第一次玩。你的分数对你这个年龄来说,已经很好了。这样你是不是感觉好些了?”他低着头不说话。我继续问:“你高兴的时候怎么表达?你会自然而言地笑,还会一蹦三丈高。那你有挫折感的时候怎么表达?把垫子扔地上吗?这是一个好的表达方式吗?还有别的表达方式吗?既可以表达你的负面情绪又没有破坏性?”

然后我们想了几个办法,比如,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在纸上画很多愤怒的小鸟,说着说着他笑了。然后我说:“你要提高分数,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发脾气能提高分数吗?那要怎样才能提高分数呢?要多练习,让Josh教你一些窍门才行。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我认同宝宝的情绪,但是我不认同他带有破坏性的表达行为。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但是最终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认识自己的情绪,能够适当地表达和处理情绪,并且目标不仅仅是宣泄情绪而是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相当重要。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逐步培养宝宝这种能力。有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做这样情绪引导的宝宝,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比较容易冷静下来,比较容易专注去解决问题,而且,他们的同伴关系比较好,学业成绩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