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赏识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赏识就是得到父母的肯定认可,对宝宝的自信心的培养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下面就为父母们介绍赏识教育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赏识孩子3原则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学会正确的赏识孩子,一定要先遵循3个原则:
学会尊重孩子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尊重孩子表现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认识到你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站在和孩子相同的视角及高度,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使孩子立刻感受到被尊重。其实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大人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家长抱着虚心向孩子学习的态度,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
学会理解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因此,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孩子、要求孩子。平时家长要花时间和孩子相处,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只有理解了自己的孩子,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也才能正确地赏识孩子。
学会宽容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因此难免会犯错误,也会和你的期望背道而驰或相去甚远,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因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就批评、惩罚孩子,要接纳,再接纳,允许孩子犯错误。宽容的教育者对孩子会“尽其所长,恕其所短”,决不会因为一点过失就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家长要努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既能满足孩子不断学习的需要,又对孩子没有过多的规定和限制,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享受欢乐,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的误区
很多家长都明白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也确实身体力行了,但是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这都源于家长对“赏识”的认识偏差。
没有耐心急于求成
案例:小颖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打人,经常是一个不合心思,小手就伸出来了。妈妈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耐心地给小颖讲道理,在她伸出手的时候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并冲着她摇头,心想小颖应该很快就能改掉这个坏习惯。谁知一天家里来个朋友,不知道怎么让小颖生气了,小颖又习惯性地伸出了手,这下妈妈生气了,大声说:“说了多少次了不许打人,你没长耳朵啊。”说完狠狠打了小颖的手心两下,小颖看起来更生气了。
有的家长一开始很有热情,会鼓励和赞扬孩子,但没过多久,发现孩子并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样得到了明显的进步,或是并没有对自己的热情赏识给予回报,就开始产生失望的情绪,并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不仅不能把赏识坚持下去,反而开始挖苦、嘲笑、批评孩子。不仅没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反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所以请父母对孩子多点耐心,对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感到由衷的开心。
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案例: 团团很喜欢绘画,于是暑期妈妈就给他报名参加了绘画班,暑期结束了,老师邀请家长们去参观孩子们的“画展”。妈妈兴致冲冲地去了,认为凭团团的天赋和努力,那还不是出类拔萃,谁知到了现场一看,团团画得并不怎么出色,而有几个小朋友画得很不错的,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扬。这时,团团妈有点不开心了,原来准备的一大堆赞扬团团的话都咽了回去。
庄子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拿黄金作赌注时,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而内拙”。很多家长正是这样,由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标准太严、期望值太高,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带着包袱上路,反而更加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上海一项调查显示,九成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这是父母常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语言,成了孩子甩不掉的标签。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父母一定要记住,“严师”未必出高徒,轻松愉快的环境反而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比较中心理 失去平衡
案例:一个孩子在提到爸爸的时候这样说:“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你瞧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瞧人家孩子多懂事,你多调皮……我心里很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算了,干吗给我当爸爸!”
孩子在刚学会说话、走路时,家长由于惊喜,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于孩子鼓励、赞扬,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长的心态也慢慢地变了,和别的孩子比学习、比特长,一比较就会有差距,更可怕的是在比较的时候,家长总是看到别的孩子长处、自己孩子的短处,于是比着比着,家长的心理就不平衡了,于是这一腔怨气都发泄在了孩子身上,不仅不能赏识孩子,反而总是贬低和责怪孩子,在这种比较中,孩子势必会陷于自卑之中,从而开始自我否定。孩子还会错误地认为,他的“灾难”是他的伙伴带来的,他不但不会产生向伙伴学习的愿望,反而结下冤仇,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将拒绝向别人学习。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因此家长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告诉孩子,让他充满自信。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有关赏识教育的原则及误区,希望给妈妈们带来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