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教育母亲再教育孩子

为什么同样的宝宝别人的就能懂礼貌,爱学习,品质好?自己的宝宝却逃课,不爱学习,自己一批评还跟自己顶嘴?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简直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并不领情,孩子还是一切都无所谓。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呢?为什么孩子听不进自己的话呢?

如果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觉得自己这个“长”真难当,“难”到了不下力气学习就混不下去的程度,“难”到了不得不重新来面对这个习惯了的角色,或许,这时的中国教育会有实质意义上的飞跃。

在中国,最难当的“主任”是班主任,最难当的“长”是家长。

很多家长都习惯于把自己“长”的担子交给“主任”。现在凡事讲效益,“主任”也不像过去的“主任”那样任劳任怨,开始以权谋私了:小到让家长帮忙搬个家刷个房,大到向家长要点补课费、操心费、小灶费等——这些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这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挑战,但也让一部分有权有钱的家长“甩手掌柜”做得更加心安理得了。“班主任,给你钱,你帮我好好管教孩子吧!最好是把我 的孩子培育成清华、北大的学生,那样,我会大大地奖励你!”这样的话,虽然没有直接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但他们用“钱”暗示出来了,“主任”们也听懂了。 于是,在最神圣的教学殿堂里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龌龊事。这样就逼得另一部分家长不得不考虑怎样当家长了。

我以为,如果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觉得自己这个“长”真难当,“难”到了不下力气学习就混不下去的程度,“难”到了不得不重新来面对这个习惯了的角色,或许,这时的中国教育会有实质意义上的飞跃。

我在北京和一些有识之士谈到这些问题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家长“自救”的观点。不可否认,这都是一些精英人才,他们都能担当得起“自救”自家 孩子的角色。可是放眼整个中国,能接受这个观点,愿意去“自救”自家孩子的又有几人呢?可以说,更多的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一无所知。

只有当“要教育孩子先教育母亲”这一理念成为一种全民意识时,我们的教育才有实施的基础。说幼儿教育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不错!可这块基石由谁来制造、来 雕刻呢?人是第一生产力,可作为生产力的母亲,她们的教育却一直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因为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

·母亲是孩子聪明与否的关键

·母亲应该给孩子的六种教育

·母亲是孩子巨大的鼓励之源

·母亲有“头脑”孩子智力突显

总之,要想教育好孩子,那就先教育母亲吧。孩子的教育跟母亲的教育方法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