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无法无天不讲规则的宝贝怎么办?不懂得遵守次序,不懂得按照规律来做事,这是孩子们常见的现象。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才能让他们变得懂规矩守秩序呢?秩序感培养有哪些方法?又有哪些塬则要遵守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关于培养孩子秩序感的问题吧。
案例:
今天是桐外公的生日,全家聚餐,唱过生日歌、吹罢蜡烛,便到了分蛋糕的环节,桐宝被委任负责蛋糕的分发工作,第一块蛋糕切了下来,桐宝忙放到自己的盘子里,还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分蛋糕要遵守秩序,应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发……”
几天之后,到了全体理发日,全家人员在理发馆“集结完毕”,准备理发,桐妈鼓励桐宝打头阵:“桐桐,你不是说要遵守秩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那就从你开始理发好不好?”“不好!”桐宝一脸的惶恐,“现在秩序变了,改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啦!”
秩序感培养守则有哪些?
守则一: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包括:其一,规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妈妈们要为宝宝安排一个科学合理 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他们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整洁有序 的家庭环境。家里的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需物归塬处,妈妈们还要耐心培养宝宝归置秩序的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宝宝表现得 “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他们,而要耐心指导,不断表扬。其叁,和睦的家庭氛围。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促使宝宝形成一种追 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
守则二: 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妈妈们还需注重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例如,桐妈会要求桐宝进门换鞋,并将鞋子摆放整齐,通过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培养他的生活秩序。另外,妈 妈们还要经常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如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妈妈要告诉宝宝应该自觉排队,有先有后,不推不挤。
守则叁: 注意公共场所宝宝秩序感的培养
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它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觉遵守,如乘坐公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观看电影,不可乱扔果 核、大声喧哗等等。每到一处,爸爸妈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向宝宝讲解相关的规定,让他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秩序规则,遵守是光荣的,而违反则 是不道德的。
总结:
0~4岁是宝宝的秩序敏感期,妈妈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秩序敏感性并抓住他们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另外,稳定的生活秩序也是宝宝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妈妈们要注意不可随意打破。
宝 宝1岁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会对秩序产生一种近乎刻板、顽固的要求,玩具图书换了地方、自己的座位坐了别人、两块积木没有摆放整齐……他们就会大哭大叫,妈 妈们不要一味地批评宝宝淘气、任性,要知道这是他们正常的心理表现,因为宝宝认为生活是有序的,而这种秩序是恒定的、不容改变的,这是他们自律感及规则意 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妈妈们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这一时期对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
当宝宝因为某种“秩序”被打破而哭闹时,妈妈们要尽量安慰,并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平复他们的不安情绪。
培养孩子秩序感并不难,只要父母坚持以上方法,从自身做起,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拥有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