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资优生要从从娃娃抓起

爸爸妈妈,你们将要把自己孩子送入学校接受教育了,心中肯定充满了期望,但是对于资优生和智优生,你们希望宝宝是哪一种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去培养呢?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昨天,在本市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谢诒范教授呼吁:中学要高度重视“资优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让他 们具备“成大才”所必须的大智慧。

 

在“资优生”的传统定义中,智商较高、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具有潜在优秀特质是主要指标,尽管他们具有这些“先天优势”,但学习负担并不轻松。谢诒范教授在本市7所市重点中学进行的一项“资优生”调查显示:91%的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8小时,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相当紧张”或感觉到学习压力。

相对于学习压力,无形的心理压力对“资优生”群体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11%的“好学生”会无缘无故地感到不开心,七成学生偶尔会发火,6%的学生甚至经常发火。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心理高压”下,一些“资优生”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转变为自负,最终导致早期道德行为“嬗变”。如有的“好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每门功课都优秀,竟会在考试中作弊,个别学生甚至因为一次考试考砸了而产生轻生念头。某著名重点高中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认同“当自己的才能未得到重视时,做网络黑客高手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