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到“赞赏”,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不就是夸孩子吗?这有什么难的。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可爱……”可实际上,我们的赞赏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误区,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不会想到,原来“夸”也能“夸”出问题来。
9岁的小明放学回家,手里拿着满分的考卷,高兴地喊:“爸爸妈妈,我考了满分啦!”面对此种情景,小明的父母会有怎样的回应呢?
四种赞赏误区
误区一:忽略型赞赏
父母回应方式
“满分啊,哦,知道了!小学生考满分也很是很正常啊!你不要太高兴,太骄傲,继续努力。”说完,妈妈又继续做自己手中的工作。
孩子发展方向
父母的回应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考取这样的成绩所做的努力。孩子会认为,即便考了满分,父母也不会有积极的回应,自己也不能从成绩上获得成就感,渐渐就会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时间长了,父母会发现,孩子不爱学习了。当问到“你怎么不好好学习时”,孩子会说:“真没劲。”
误区二:依赖型赞赏
父母回应方式
“儿子,你真棒!爸爸带你去肯德基。”说完,爸爸开心地带小明到肯德基大吃一顿。
孩子发展方向
父母的回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孩子会认为,考了好成绩就可以和父母交换一些东西。下次考了好成绩,孩子会直接问父母:“这次,要请我吃什么啊?”有的家长会给孩子金钱奖励,孩子如果第一次得到50元钱,下一次他会和父母争取更多的钱。他们没有意识到,努力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而把努力的目标订在了物质奖励上。如果没有了奖励,孩子也就不想学习了。时间长了,孩子很难发展出责任感。
误区三:压力型赞赏
父母回应方式
“满分啊,太棒了!爸爸就喜欢满分,下次争取再考个满分。”
孩子发展方向
父母的回应会给孩子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会想,爸爸妈妈就喜欢满分,如果我的成绩不理想,他们一定会不开心,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容易进入完美主义,并且不能承受失败。如果哪次成绩不理想,他可能会涂改自己的分数或是要求老师更改分数。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发现,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有时也会撒谎,或者为了一分而和老师争论许久。其实,孩子的内心已经非常脆弱。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有失误和不完美。发展到极端,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自杀或是杀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