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总结

学龄前的儿童心智逐渐开始成熟,所以这段时期家长们应该特别注意一下,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科学合理地应对,这就要求家长们提前了解这段时期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只有这样,当孩子出现一些相应行为时,你才能从容地才去对正确的方法应对。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的变化。

(1)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即可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

(2)随着心理过程的不断发展,学龄前期儿童即可具有最初的对事物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这使他们在游戏等湖动中,初步学着运用逻辑思维。比如,我们观察4周岁左右的儿童在“过家家”游戏中可能有:菜必须切碎,否则煮不熟,煮不熟吃了就会肚子疼,就得到医院打针等一系列简单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不过,在此时期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还不能经常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心理的稳定性还较差。

(3)学龄前期的个性特征已开始形成(儿童的个性倾向在幼儿期萌芽,在学龄前期就可形成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

以上就是关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变化特点的总结,家长朋友们你都掌握了吗?我们都知道,如何更成功地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最重要。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特点,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