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秩序敏感期的应对方法

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会遭遇秩序敏感期,那么一旦孩子遭遇秩序敏感期了,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房间很黑,为了方便大家聊天,妈妈把客厅的灯打开了。云云睡觉醒来,走进客厅一看灯亮着,非要妈妈把灯关上不可。妈妈跟他解释,说天太黑了,感觉不好,可云云就是不让,直到妈妈把灯关上了,他才不闹。

还有一天吃饭,爸爸太饿了,先坐到靠墙的一把椅子上,云云看到了,说什么也不上桌吃饭。妈妈说:“你的小勺子、小碗都准备好了,你怎么不吃饭啊?”云云不吱声,哼哼唧唧要哭。这时,奶奶明白了:“是不是你爸爸占了奶奶的座?”云云点点头,直到爸爸起来、奶奶坐到那里,云云才不闹了,才开始吃饭。

妈妈纳闷,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矫情呢?

天生的秩序感

不是宝宝矫情,而是宝宝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宝宝,内心的秩序感要求外部的秩序必须与之相符,否则宝宝会觉得不舒服、会感到痛苦,就会以哭闹、强烈要求大人弄回原来的样子而抗议。内在的秩序感就是宝宝记得的上次见到某个物品、上次经历某个事件的状态。

宝宝天生喜欢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他们需要父母从出生以后,就为其提供整洁、规则、文明的生活环境,这样才会符合他们的内在秩序感,他们才会感到舒服。如果父母没有配合宝宝,而是让宝宝生活在一个乱糟糟的环境里,那么宝宝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这种乱象才是应该维持的秩序。所以说,内在秩序感能够帮助宝宝形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

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所以,当宝宝为了某件事情或者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而哭闹抗议的时候,妈妈不要妄下断言觉得宝宝在无理取闹,而要理解宝宝的心理需求,不要说宝宝霸道,也不要埋怨宝宝固执。宝宝这些对空间方位知觉发展的表现,反映了宝宝对空间秩序感的认识和体验,是宝宝提高感知觉能力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妈妈顺从宝宝就是对宝宝成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