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尿崩症?小儿尿崩症有何特点小周的儿子刚满3周岁,长得活泼可爱。可是,最近托儿所阿姨反映,孩子小便较多,爱喝水;小周也发现孩子晚饭爱吃带水的食物,且夜间经常遗尿。无奈之下,带孩子去附近地段医院看病。医生看后说是遗尿症,可是采取一些措施后仍然无效,小周只得带孩子到儿童医院看专家门诊。孩子经医生收留住院进一步检查,最后确诊患的是尿崩症。
小周惊奇地问医生尿崩症是什么病?为何幼儿也会患尿崩症?其实,尿崩症不仅会发生于成年人,也可见于儿童。由于小儿尿崩症因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若护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尿崩症,实际上是由于患儿体内缺少抗利尿激素所致。
抗利尿激素是调节正常人饮水和尿量的一种重要激素,作用主要是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当机体患脑炎、脑膜炎、头部外伤、脑部蝶鞍区的各种肿瘤以及出生后窒息等,造成大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时,就可造成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大量稀释性尿液而发生尿崩症。小儿尿崩症的临床特点是:婴儿期表现为口渴时哭闹不安、不肯吃奶,饮水后安静,体重明显降低。幼儿期则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亦多,同时有口渴欲饮,饮水量少则一亦多,同时有口渴欲饮,饮水量少则一天1~2升,多则5~6升。由于夜尿次数增多而经常出现遗尿,病儿很少出汗,皮肤苍白而干燥,食欲低下和精神不振,喜欢吃淀粉类食物及喜饮凉水。若不能及时喂水或喂水不足可发生便秘、脱水,甚至休克,严重脱水时可致脑损伤及影响智力发育。
小儿尿崩症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及时采取措施,是完全可以治愈或使病情缓解的。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若是肿瘤所致应予以切除肿瘤;炎症引起的下丘脑或垂体受损者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查不到原因则为原发性尿崩症。原发性尿崩症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采取替代疗法(从猪等动物脑垂体提取物制成的垂体加压素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成分),由外源性抗利尿激素来替代内源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