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的穿衣技巧 守护宝宝的健康

倒春寒是春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早春时节的天气非常的不稳定,气温也是忽高忽低,这样不稳定的气温最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那么倒春寒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给小宝宝们穿衣服呢?下面就为大家说说春季时节给宝宝穿衣服的技巧。

倒春寒愁坏家长 该如何给宝宝穿衣

阳光和煦,“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三月过后,“乱穿衣服的蛇经病”四月又突然袭来。特别是南方的天气,一天内可变换四季。

倒春寒的天气,如何给宝宝穿衣服,成了父母们头疼的问题。有妈妈担心说,这样的天气怕给孩子穿不对,把孩子弄感冒了。

乍暖还寒的春天,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宝爸宝妈要给孩子“捂”着点儿,以便宝贝能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但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减衣,是有讲究的。

讲究1:“春捂”要适度 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的皮肤毛孔舒展了,可此时细菌病毒也正在繁殖生长,春暖乍寒,孩子抵抗力下降,风寒容易侵袭体内。

乍暖还寒的季节,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是因为气温变化大,另外跟穿衣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春天忙于减衣,遇到天气变化或倒春寒就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但“春捂”也不是穿得越多越好。

一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冻着,认为孩子小,身体娇嫩,抗寒能力低,不管在家还是在外,总是把孩子捂得动都动不了,孩子即便是不活动也是大汗淋漓,所以反复感冒,这种患儿临床十分常见。

讲究2:宝宝穿衣可以增加层数 减少厚度

季节交替时,小孩子穿衣以手心摸上去温暖但不出汗为宜,另外要注意头和脖子、小肚肚、后背的保暖。

春季昼夜温差大,中午“烈日当头”晚间“寒风瑟瑟”。小孩儿穿衣可以适当增加层数,减少厚度,衣服一层一层的减少,避免忽冷忽热。这样的护理才能让宝宝更加适应春季温差的变化。

另外,家长带孩子出门时最好给宝宝带一件外套,中午时刻,气温较高时适当减少衣物。但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讲究3:别把宝宝养在“温室” 要加强锻炼

户外活动不但能消耗能量,促进食欲,对克服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也有好处。因此,作为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及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那么,如何知道宝宝穿衣是否过少或穿多了呢?

鼻尖:发青发白,用手一摸很凉就说明衣服穿少了。

打喷嚏:受凉的时候容易打喷嚏,宝宝偶尔打个喷嚏没有关系,如果喷嚏连天就需要增加衣服了。

手和脚的温度:摸摸宝宝的手脚,如果感觉很凉就要增加衣服。

舌头:舌头应该是淡红色的,如果宝宝的舌头很红,就说明穿多了。

舌苔:舌苔发白一般是正常的,有时提示身体有寒;发黄是热的表现,要警惕是否需减衣。

大便:干硬而臭或稀溏而臭的大便都提示有内热;稀溏不臭的大便提示有寒。妈妈可根据宝宝大便情况酌情帮宝宝增减衣服。

小便:发黄提示有热,要考虑是否穿多了;清长提示有寒,可适当增加衣服。

突然肚子疼:多是受寒,要及时给宝宝加衣。

倒春寒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合理的给幼儿增减衣物,虽然要春捂,但是也不要捂得过度,反而会增加孩子患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