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流脑都是威胁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很多人对这两种疾病都不是太了解,甚至有人将二者混为一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有关乙脑与流脑的常识,为大家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如何区别乙脑和流脑?
区别一:传播途径不同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则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
区别二:发病季节不同
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而流脑流行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区别三:发病症状不同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以上是乙脑和流脑的3个主要区别,孩子出现发热、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后,如果不能转却判断疾病,那么就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