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让孩子专项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共同期盼。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心灵的寄托和生命的延续,更有甚者,总希望自己未尽的事业让孩子来替自己圆梦。因此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给孩子突击恶补,拔苗助长。舞蹈班,跆拳道班,作文,英语提升班接踵而至。

一位潜心带孩子在美国训练很多年的家长有次和作者谈到,高尔夫要耐得住寂寞,要能享受得孤独。在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环境中注定是无法学好高尔夫的。媒体为了轰动效应往往会夸大其词,一点成绩可以被无限夸大。而很多父母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孩子,让他们过早曝光在聚光灯下,而不再专注对自身基本功的修炼。孩子的辨识能力较差,过高过早的曝光,会给他们一个已经成功了的错觉,对他们心理和球技的成长都没有好处。青少年取得的任何成绩需要家长加以肯定、鼓励,但是还远不是向别人甚至媒体炫耀的时候。

自从姚明在NBA赛场大放异彩之后,经常有媒体报到,在国内那里又发现一个天赋过人的小“姚明”,而那些小“姚明”们在众多热切的、高于他们实际能力的期望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0多年过去了,这些昔日的小“姚明”大部分已经过了当打之年,但是没有一个真正脱颖而出的。媒体可以轻易捧红一个孩子,但是更容易扼杀一个孩子的前途。父母必须认识到,一场大赛的成绩仅仅代表4天的表现出色,是对过往艰苦训练的肯定,除此之外,无它。当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最好远离媒体的喧嚣。

什么时候才算准备好?

第一,你成年了,如果14岁、16岁,不管你赢得过什么比赛,你还没有准备好。你不知道接下来最关键的4-5年会发生什么,即使按最正确的道路前进,伤病、竞争的剧烈增强(如其他球员的迅速崛起)等都是不确定因素。

第二,你已经是职业球员,如果你还是业余球员,不管你赢得过什么比赛,你还没有准备好。你还不曾体验职业比赛的每一杆意味着什么,你还不曾体会到怎样在万众瞩目下心如止水地推进3尺的比赛关键一推,你也还不曾体会一推价值连城的压力,你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经受“职业”的激烈竞争、巨大压力和成王败寇的考验。

第三,至少在洲际级别的职业比赛中有所成绩。很多人把打职业,成为职业球员作为目标,但这远非目的地,离大功告成还差十万八千里,所以没有成为巡回赛的常客,还没有赢得高级别的职业比赛前,你还没有准备好。

青少年前期是孩子们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各方面的机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可塑性和易变性还比较明显,因此,这段时期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兴趣和认知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跟风,追随。丁俊晖、刘翔纵然令人羡慕,但是他们的成功毕竟是个例。而且人生的最终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拔苗助长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