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因养育下代观念不同产生矛盾欲解除关系

父子两辈人因争吵八次拨打110。72岁的爹爹找到司法所,坚决要求和儿子断绝关系,主要原因是两辈人无法沟通,特别是在对养育孩子的观点上——

为孙女父子分歧不断

一段时间前,家住江汉区唐家墩街的72岁李爹爹,给街道司法所送来一封信,说要和儿子断绝父子关系。

他在信中说,自己和婆婆与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儿子媳妇平时工作忙,照顾上幼儿园孙女的重担落在他和婆婆肩上。每天孩子上学、放学,吃饭、穿衣,都由老两口来料理。他们整天都围着孩子转。

让爹爹生气的是,儿子媳妇不但不言谢,还老挑毛病。李爹爹说,孩子晚上要吃东西,老人去拿,儿子看了把东西甩开说孩子刷牙后不能吃;孩子喜欢到外面跟小朋友玩,老人要带去,儿子说疯了一身汗生病了谁来管;天冷了,老人说要加衣服儿子媳妇说不用加……

就为这些关于孙女的小事,两代人总有分歧,不断争吵。李爹爹想不通——儿子是自己和老伴养大的,对养孙女他们有经验。

李爹爹说,争吵凶了,他打过8次110,请警察来评理解决问题。

难沟通两代人各说各

居委会5次上门调解,街道老龄办等部门也曾调解。最近一次,街道司法所接到老人信后,也找到老人儿子小李。

小李抱怨,老人带孩子,从来都要按照自己的办法和意见来,不听他们的建议。他说,老人非常爱孩子,但有时宠得太过头了,是一味地娇惯。他们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成长。

小李说,老人的一些观点根深蒂固,只按自己的经验来,自己难以和他们交流沟通。儿媳妇也认为,他们内心很感谢老人,但是两代人在养育孩子的观念上有太深代沟。

为带孩子,两代人闹不和,这种情况在一些家庭,特别是两代住在一起的家庭尤为普遍。武昌的陈女士,给上幼儿园的女儿报了五个兴趣班,而婆婆觉得媳妇乱花钱还让孩子太累;汉口的郑婆婆看到4岁小孙子在幼儿园被人欺负时,跑上前训斥别的小朋友,儿子则认为孩子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孩子打不得,老人说不得”,一些年轻的父母为带孩子的事情犯难。

改变老人观念是关键

可以说年轻的家长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坚力量,家里的顶梁柱,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并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很大,但又不得不为了生活奔波,无暇看管、教育孩子是正常的,有老人们能帮忙照看孩子,应该是莫大的幸福,对于老人,家长们都抱有一颗感恩的心。老人教育孩子有很多优势,有很多值得当代年轻的家长学习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老人,把他们教育孩子的理念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调整,让老人明白现在的教育环境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同时也要逐步让老人明白,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立、自强,否则经不起风吹雨打,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失败的。老人们经历了一辈子的时间磨练,是懂得这样的道理的,只要父母们耐心些、真诚些,就会看到成效的。

年轻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些策略,做到既不得罪老人,又让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首先要理解老人们的辛苦付出,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要心存感激,不要直白地指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建议,如果老人不接受,可以组织隔辈人带孩子并且教育的很成功的家庭一起互动,让老人们去交流体会潜移默化中去改变老人的教育观念。

年轻父母在发现老人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后,要多挤出时间来自己带孩子,多陪孩子玩耍、学习,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这样既不和老人的教育发生冲突,也教育了孩子。

◆注意事项:

¤理解了老人是对老人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给孩子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形象。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理解归理解,不能一味的顺从,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条件允许,可以改变孩子的教育环境。

如果老人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非常固执,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就象明明的奶奶一样,父母们就要想一些迂回的办法,比如能否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来,晚上和周末尽量抽时间陪孩子,辅导孩子的学习,尽量减少和奶奶的接触,这样也许奶奶会不满意,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和孩子接触,比如周末接孩子来玩,那家长们自己要多做牺牲,自己陪孩子出去玩,去孩子喜欢的动物园、博物馆来吸引孩子,一定是孩子最想去的地方,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去爷爷、奶奶家,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孩子总是直接的,肯定选择自己喜欢玩的,这样逐步减少孩子对隔辈人的依赖;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同龄孩子的互动活动,比如一起郊游、游泳、去游乐园等等,让孩子去和其他的孩子接触,学会交往,孩子的兴趣广泛了,就不会再依赖长辈们了。在孩子的好习惯形成后,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后,再带孩子去见长辈,让他们见到孩子的变化,长辈们也会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