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岁了还吃手指?教你七大对策

宝宝在小时候吃手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有的家长发现宝宝都已经三岁了,却还在吃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么宝宝吃手指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教大家7大对策,轻松应对宝宝吃手。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下文的详细讲解吧。

1岁半以前的婴儿,多半有吃手的现象,因为那时孩子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往往会把自己的手也当玩具来拨拨弄弄,舔舔咬咬。过了2岁,便有一半的孩子不再吃手了。过了3岁还吃手,则需认真对待,加以纠正。

有些不良习惯的孩子,稍一静下来就会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到嘴里含着,有的把手指咬出了茧子,有的把指甲吃掉了,也有的由于吮劲太大而影响了下颚的正常发育和使牙列不齐。吃手还会因手上的细菌入口而引起口腔感染和肠道感染。

纠正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训斥是不管用的。谩骂、喋喋不休地指责和体罚,只能给孩子增添新的不满和焦虑,孩子不但改不了吃手的坏习惯,还会使孩子在成人不在场时吃手吃得更厉害。在手指上抹红药水、清凉油、辣椒面、缠绷带等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手指头上去,所以也不是好办法。

了解孩子吃手指的心理原因

“你看你,又在啃手指,手指都这么烂了,再啃手指都没了!真拿你没办法。”

“吃手指,我叫你吃!”说着两个巴掌就过去了。这是许多家长在面对经常吃手的孩子的做法。一般来说,孩子在两三岁时吃手指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时还吃的话,就有些不正常了,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毫无疑问,吃手指这一不良习惯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比如,由于不卫生,孩子容易得病;还会阻碍牙齿的生长发育,导致龅牙等;还会影响到与家长、老师、同学和小朋友的交往,并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等,所以还是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吃手指呢?在这个行为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原因。首先,当压力过大或者缺乏安全感时,孩子有可能通过吃手指这一动作来降低焦虑,放松心情。久而久之,吃手指就成了习惯。其次,教育方式不当是孩子总也改不掉的原因。家长看见孩子吃手指时,心里就很着急,马上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孩子。家长没有想到,这样做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和焦虑,甚至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毛病就更难改了。

家长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吃手这个坏习惯呢?

对策一:行为忽视

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过多的注意、纠正、指责,就会促使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更紧张,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手指就吃得更凶了。所以当孩子吃手指时,家长可以装作没有看见。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家长既要克服内心的焦虑,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对策二:关注与爱

您知道吗?有时候孩子吃手指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他们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但是如果他们做这件事,则能够有效地吸引父母。因此在发火之前,家长应检查一下自身,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是否只有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时,才注意到他的存在?忙碌的父母,不要忘记腾出一点时间来与孩子交流,哪怕每天只有几分钟。

对策三:占用双手

家长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来占用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去做需要双手完成的事情或者游戏,这样孩子吃手的时间就会逐步减少,而且这个习惯有可能最终消失。比如妈妈做饭时看见孩子吃手指,可以让孩子为全家人准备碗筷。

对策四:适当奖励

许多专业工作者成功地运用奖励计划减少了4-11岁孩子吃手指的行为。爸爸妈妈也可以进行尝试,寻找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或物品作为奖励。如果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吃手指,就给予奖励。刚开始孩子坚持的时间要短,比如10分钟;然后逐渐延长时间,直到孩子不再吃手指。使用这种方法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对策五: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因吃手指的习惯不改,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她)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家长就需要向专业人员求助,以达到共同帮助孩子纠正的目的。

吃手是一种“不满症”和“焦虑症”,是孩子为了消除不满和焦虑,消极地退到婴儿时代的一种现象。

对策六:伙伴多多活动多多

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励他广交朋友,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对策七:营造宽松温馨气氛

爸爸妈妈最好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爸爸妈妈认真找出原因,消除引起孩子不满和焦虑的种种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温馨的环境,使孩子有安全感。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因为孩子在寂寞无聊时最易吃手。例如,可以让孩子看图书、玩积木,捏橡皮泥、跳绳、画画等等,让他在愉快的活动中发现还有比吃手更有意思的事,这样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就会慢慢地得到纠正。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宝宝3岁了还吃手指?教你七大对策的详细讲解,小编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当发现宝宝吃手指时,千万不要强硬的制止,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