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对妈妈的爱并不随年龄改变

儿子对妈妈的爱有着一个很神奇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年龄多大,只要谈到妈妈,都会变回小孩,充满依赖。那份感情好像嵌在他们的生命里一样,不会随着年龄改变,没有沧桑。男人在外的坚强是本性,在母亲面前的孩子气是最原始的母子依恋,铁汉也柔情。

多年前,同学九十三岁的奶奶去世,我帮着张罗丧事。那时候人能活到这个岁数实属难得,人们都说这是老喜丧,因此大家的心情并不像参加其他丧事那样沉重。

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同学的爸爸。这位快七十岁的老人,脸上的表情一直阴郁着。出殡的时候,我被安排搀扶他,当有人喊“起灵”的一瞬间,这位当过单位一把手、在我印象里性格坚强的伯父,“哇”的一声哭出声来,身子随之往下一沉。我赶紧拽住他,幸亏还有一个人也帮忙扶着,他才没摔倒。将近七十岁的老人张大嘴喊“娘、娘……”那状态就像一个小孩一样,我的心一下子就被震撼了。受他感染,我也泪眼模糊。而儿子对娘的这种眷恋、不舍,直到我妈妈去世时我才真正理解。

前些时候,我和一位九十二岁的老爷子聊天。他讲起过去的生活表情十分丰富,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可是讲到老娘的时候,情绪就开始低落。望着桌上老娘的照片,他回忆起老娘去世的那一天。他说:“早晨老娘给我和孩子买了早点,我上班前还和她打了个招呼,人好好的。我当时干装卸工,那天不知怎么了,出了好几次错。我心里很慌,总感觉要出什么事。就在这时候,有人送信儿来,说我老娘病了,让我赶紧回家。虽然他们没和我说实话,但我立刻就明白了,老娘出事了。我的腿一下子软了,差点瘫在那。从那以后,我一直相信娘和孩子的心是通着的。”老人说完用手抹了抹眼泪,九十多岁的老人,按说已经到了眼泪干涸的年纪,可提起娘还会如此动情。

另一位九十四岁的老人,说起解放前有一阵家里生活越来越艰难,一家人开会,他哥哥本来是名教师,为了多赚点钱,说想去拉洋车。拉洋车哪有那么容易?再说戴着眼镜拉洋车,哪有这样的呀!这时娘来劝他们,让他们安心做事,说家里的日子由她安排……说到这老人哽咽了,话说不下去。停顿了半天,他才从那个情绪里走出来。他说那时娘为了减轻儿子们的负担,自己每天只吃一点饭。那时候娘受的委屈、吃的苦太多了。令我感动的是,在七十多年后,老人心灵深处还在感恩,娘在他心里的位置,是独特而不可动摇的。

这些老人在面对母亲的离开无一不都满心感伤,对妈妈的爱溢于言表。而对于他们的母亲来说,他们无论长到几岁,也都是自己的孩子,儿子和母亲之间的爱,仿佛永远停留在一个纯真原始的状态,和时间无关,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