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父母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孤僻、喜欢独处。其实孩子最开始不是这样的,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您太过关注他、为他投入了太多的爱!这样说也许会让您有所困惑,小编为您说一个真实的例子,看了之后您也许就会有所感悟,会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牛牛妈妈与牛牛的故事
牛牛妈妈在生牛牛前是个高学历高薪酬的白领,由于忙于事业,怀牛牛时已经是高龄产妇,出于对孩子的重视,加之实在分身乏术无法兼顾事业和孩子,就在牛牛出生后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做起全职妈妈。
牛牛妈妈把教育孩子当成事业去做,不仅对牛牛的日常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对牛牛的教育。才两岁牛牛就会数数、背唐诗、认英文字母了,没少赢得别人赞许的目光,牛牛妈妈也成为榜样级的全职妈妈。
但从牛牛上幼儿园开始,麻烦就来了。虽然牛牛没有在入园初期大哭大闹,但妈妈发现自从入园后牛牛的情绪就不好,而且经常做噩梦。据幼儿园老师说,牛牛在幼儿园表现得很乖,自理能力也很强,但就是不和老师、小朋友接触,总是一个人躲到角落里。他也不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而且经常一个人望向窗外,似乎时时刻刻在盼望妈妈的到来,那种期盼的眼神让人心疼。
妈妈问牛牛:“在幼儿园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牛牛的回答每次都一样:“除了妈妈,我谁都不喜欢,我不要和别人玩,我想让妈妈陪我玩。”妈妈听了无比酸楚,想想牛牛上幼儿园前,每天在家和自己玩得都很开心,可现在上幼儿园了,却显现出原本掩藏起来的孤僻个性。
孩子孤僻的表现
孩子的孤僻表现为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喜欢独处。针对这种表现,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耍,培养孩子与集体相处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接触各种人和环境的条件。
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实现过程,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孩子克服孤僻性情,形成良好个性。
是什么导致孩子个性孤僻?
有些妈妈就像牛牛妈妈那样,对孩子过分保护,以至于孩子经常只和妈妈两个人在一起,很少有接触外界的机会。生活圈子闭塞会让孩子缺乏足够的社会化锻炼,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也不愿与别人接触了,而更喜欢独处或只愿意和妈妈在一起。
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身故,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爱的缺失导致他们性格孤僻,总是冷漠地对待周围事物。或者由于父母都很忙,孩子长期和保姆或老人生活,得不到父母爱的滋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极度不安,出现孤僻、畏缩情绪。
还有些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板着面孔对孩子,孩子有一点小错就厉声训斥,导致孩子对父母过分畏惧,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由于怕犯错,孩子处处谨小慎微,从不敢说话变成不愿说话。再有就是一些看电视成瘾的孩子,长期依赖电视而缺乏人际交流,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这些孩子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不喜欢别人干扰他看电视,容易心情烦躁。有些孩子甚至会发展成自言自语的反常状态,模仿电视中人物的语言、声调和动作,沉浸在虚拟世界里。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孤僻?
父母首先要明白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是正处在孩童时期的孩子的天职。孩子需要和同龄伙伴玩耍交流,这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更需要经常被家长带陌生的环境锻炼。家长应多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和沟通能力,为孩子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孩子交往的机会,并在交往中,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孤僻的孩子需要性格开朗的朋友,胆怯的孩子需要勇敢的朋友,过于谨慎的孩子需要有冒险精神的朋友。如果孩子有社交障碍,父母可以帮助他多结交些外向的、待人热情的、好说好动的小朋友,让孩子在和这些小朋友的交往中摆脱孤僻个性。
父母也要给孩子多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比如在外面用餐,需要纸巾或要添加碗筷时,让孩子自己去找服务人员要;在商店,给孩子点钱让孩子自己去买想要的东西;外出时,父母可以佯装不认识路,让孩子向陌生人问路,等等。当孩子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时,父母别忘记多多鼓励,让孩子享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孩子性格孤僻爱独处在医学上叫做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父母过分的溺爱、保护可能会引起这一症状。父母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要多给孩子一些良性的引导,让孩子多去结交一些朋友,而不只是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