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知道从宝宝出生后不久就要给宝宝进行疫苗接种,但是很多新爸新妈对于疫苗接种并不是很了解,往往会陷入一些疫苗接种误区。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疫苗接种误区吗?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疫苗接种有哪些误区吧。
一、儿童只要接种计划免疫内疫苗就足够了
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疾控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可以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为宝宝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单。或者选择更新升级的疫苗替代计划免疫内疫苗,因为新一代技术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二、接种过疫苗就能预防不生病
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但是,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疾控专家表示,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三、不良反应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此外,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接种疫苗必须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忌症,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疾控专家表示,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这些不良反应有的会自动消失。
四、成人不需要接种疫苗
疾控专家表示,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到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护。早预防、早受益,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导游、警察等高危群体应当接种。
五、没有必要自己花钱接种疫苗
疫苗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疾控专家说,以甲型肝炎为例,据测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费用约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约需5个月,要花销3000元,共需1.5万元。与其相比,接种一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的钱。更重要的是,接种疫苗还能避免了疾病对健康的损害,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在接种疫苗方面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