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许多的中老年人,甚至还包括部分年轻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喝酒取暖,觉得在冷天喝酒能暖身子,但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虽然酒文化一直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对于酒和健康的认识,很多人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
喝酒可以暖身子?只是错觉而已
由于酒里含有酒精,可引发神经短暂的兴奋,令全身有种温暖、舒适的错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们喝酒后会有热乎乎的感觉,是因为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变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肤所致,感到温暖的只是皮肤表皮。与此同时,在酒精刺激下,人体肝脏等处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到身体表面,人自然感到体表热乎乎的。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事实上,因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向外输送热量,身体的热量在大量丢失后,人会感到更冷。
所谓喝酒暖身只是一种错觉,在营养学上看,真正能够起到暖色驱寒的不是酒,而是羊肉、牛肉、狗肉、鸡汤、萝卜、姜、核桃、桂圆、红枣、热牛奶等,这些食品热量较高,有温补肾阳、补气活血的功效,经常吃可以改善身体怕凉的症状。另外,适当吃点辣椒、喝点热姜汤也可抵御寒冷。长期在户外工作者,尤其是在雨雪天气中工作的人,喝点热姜汤能够驱寒,防止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