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多种 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朋友

说道对孩子的爱,很多家长会很自豪,我给了他想要的一切,给了他我所有能给的,但是有时候物质的东西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精神方面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小编建议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朋友。

1. 可以通过孩子的朋友来帮助孩子进步

圆圆性格有些内向,家里来了客人,她总是红着脸躲在妈妈身后,不肯跟客人打招呼。这使得妈妈在客人面前常常很尴尬。妈妈希望圆圆的性格能够有所改善,却不尽如人意。

周末的时候,豆豆来家里做客,她是圆圆最好的朋友。豆豆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初次见圆圆妈妈就主动问好。豆豆的大方自然让圆圆妈妈印象深刻,她多么希望圆圆也能像豆豆一样,亲切自然地与人打招呼。这时,妈妈灵机一动,把圆圆叫过来说:“圆圆,你的好朋友豆豆真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你看她主动地跟我打招呼,多么有礼貌啊,我一下子就记住她了。你是不是也很喜欢她呀?”圆圆点了一下头说:“豆豆很活泼,跟她在一起,我总是觉得很高兴。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接着说:“那你看,豆豆那么有礼貌,我一下子就很喜欢她了。如果你到她的家里做客,如果也能像她那样有礼貌,很热情地向她的爸妈打招呼,她的爸爸妈妈也一定很喜欢你的。你觉得呢?”

“我,我不太好意思。”圆圆红着脸说。“没关系的,咱们一点点地来,如果下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你打招呼的时候,你能说‘阿姨,您好’就行了。慢慢地,你也能像豆豆那样大大方方地打招呼了。”“嗯,我会试试看的。”妈妈看到圆圆第一次主动说要改变原来的做法,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圆圆妈妈通过赏识圆圆的朋友,让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孩子愿意在妈妈的建议下,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这个令人惊喜的转变是妈妈利用孩子的朋友作为榜样来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圆圆妈妈并没有直接让圆圆以豆豆为榜样,而是先描述了豆豆的长处,然后再建议让圆圆向豆豆学习。这种通过赏识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而不是拿别人“刺激”她。

2. 不要偏袒孩子,孩子之间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

可可气鼓鼓地从外面回来,悄悄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很纳闷:可可每天都玩到很晚才回来,今天怎么那么早?

妈妈走进可可的房间,看到他气呼呼地,两眼泪汪汪的,妈妈真是心疼极了,忙问可可怎么回事。“每天下午玩警察抓强盗的游戏,都是我来当警察。今天他们说要抽签决定谁当警察,结果我抽到的是强盗。我不喜欢当强盗,还想当警察。结果他们就说我耍赖,不让我玩儿这个游戏了。我一生气就把前面的小朋友推倒在地上,他们说以后再也不跟我一起玩儿了。呜呜……”

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哭得这么伤心,连忙哄道:“可可乖,不哭了。不跟他们玩儿了,以后你再跟别的小朋友玩儿就行了。不为这点儿事哭了。乖,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去。”可可听了妈妈的话,点点头。从此,可可再也没有跟以前的那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过,他新交的朋友总是玩不了多久就不再理他了。可可觉得自己被朋友遗弃了,心里特别难过,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了。显然,造成可可现状的根源就是可可妈妈的偏袒。家长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很难持有公正、公平的态度,大多数父母都会有偏袒自家孩子的倾向。但是,这种“护短儿”的做法,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陷入困境,并越陷越深。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服从群体中的规则,不搞个人主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可可妈妈只顾疼爱自己的孩子,而忘了孩子世界里的规矩,所以可可才会被同伴孤立。而可可也没法意识到,正是自己打破了团队规则才被孤立的,因此他结交了新朋友后,还是会犯错,朋友还是会离他远去。所以,在孩子与他的同伴出现问题时,妈妈一定不要“护短儿”,要适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这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有不少孩子很难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更别提交到很多好朋友了。孩子小时候时刻处在父母的庇护之下,与同龄孩子缺乏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不知道怎么跟别的孩子相处,无法处理好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对此,家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孩子在交朋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孩子逐渐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