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高发 幼儿父母更需注意自身卫生

手足口病病例近期呈上升态势,医学专家提醒,3岁及以下儿童的家庭应格外重视清洁卫生,父母、家人在外出返家后,最好应先洗手、更衣,然后再亲近儿童,以防止病毒传播。

广东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发病高峰较往年有所提前。防预科主任医师认为,“有2-5岁儿童的家庭必须要提高保护意识,尽早发现疾病的早期信号。”根据医生观察,大多数患儿会出现38℃以上的高烧,几乎同时,他们的手心、足心、口腔及肛门周围还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水泡,水泡中心部位含有混浊的液体,边上有一圈红晕。由于口腔内发水泡,患病孩子多半吃不下饭,表现得有些烦躁不安。如果发现这样的症状,家长应尽快到医院儿科就诊。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和EV71病毒。其中,EV71病毒易引起重症脑炎等严重疾病,因为病毒会在短时期内侵入大脑核心部位,损伤生命中枢系统,导致呼吸循环受影响,最终威胁生命。对3岁以下的低龄患儿而言,病情来势更为凶狠,甚至在1-2小时内病情迅速恶化。2-5岁的低龄婴幼儿是最易感染的人群,此时孩子们好动,但自我辨别、保护意识较差,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更容易被病毒侵扰。医生说,此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在回家之后一定要先洗手,最好更衣后才与孩子亲热。因为成年人在外可能已经携带有病毒,但由于大人的抵抗力较强,往往没有自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就可能将病毒带给脆弱的孩童。幼儿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手、脚、口腔、肛门等部位出现水泡,应到医院确诊。如果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家长在1-3天必须密切观察。如果宝宝发烧,但仍然比较活泼,脸色好病入高发期 幼儿父母更需注意自身卫生胃口佳,一般不用担心,只需多加休息护理,不日就会康复。如果孩子突然变得很“乖”,神情有些呆滞,反应变慢,老是昏昏欲睡,呼吸变得急促,甚至发生呕吐等症状,家长必须立即送院。

手足口病日常防护

1、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孩子。如果近距离内有人打喷嚏,咳嗽,孩子应立即避开,因为飞沫在1米外就难以传播病毒。

2、督促孩子做好个人卫生。不仅饭前便后勤洗手,室外归来也应立即洗手清洁。

3、家长个人卫生做到家,回家后应先为自己彻底清洁,换上干净的衣服后再与孩子亲密接触。如果感到自己有所不适,则应避免与孩子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