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之间,除了拥有血缘关系和养育孩子的不同角色之外,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老师”,如何妥当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呢?父母,通常有这三种身份,既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同学,也可以是孩子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所偏重,不同的家庭、不同父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想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
做孩子的老师:竭尽自己的“能”
在孩子的成长初期,重在做“能”的父母。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做一个“能”的父母,并尽自己所“能”做好孩子的“老师角色”。这既是为人父母的伟大的权利,也是高尚的义务。孩子通常是在父母的教导中以及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中来适应生活,获得发展的。
父母既要教孩子生活的本领,也要教孩子学习的本领,还要教孩子与人打交道的本领等。
父母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把自己的所“能”教授给自己的孩子,则更容易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的成长而言,无论其“得”还是“失”,都需要你的教导、指导、总结与强化。对此如果你理解得越深,实践得越扎实,就越容易取得好的效果,而且,这是智慧家教的开始,也是成为智慧父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