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是宝宝在婴儿期的一件大事,看着宝宝口里逐渐长出白色的小乳牙,爸爸妈妈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宝宝开始有了咀嚼食物的“工具”,慢慢地可以自己用牙齿“消化”食物了。可是家长不好的喂养习惯,很容易使宝宝的乳牙出现问题。
三岁的小蒙蒙调皮可爱,每天晚上临睡觉的时候,都让妈妈给自己沏上一瓶奶,然后喝着奶就睡觉了。可是,最近蒙蒙的妈妈却发现,蒙蒙的小乳牙掉渣儿了。经过大夫的检查,蒙蒙是得了婴幼儿“奶瓶龋”。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徐强说,“奶瓶龋也叫婴幼儿龋齿,很多孩子晚上都是喝着奶就睡着了,过段时间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的牙有脱皮、变色、掉渣的现象,这种不良的哺乳习惯造成了婴幼儿龋齿发病率的增加。”
针对这种不良的喂养习惯,徐强指出,孩子在6个月大以后就要逐渐添加辅食,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给孩子进食。同时,许多家长都不重视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认为孩子的乳牙还没有几颗,就算是乳牙坏了,等孩子大了换掉就没事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专家认为,家长应该从小时候起就关注孩子的牙齿护理,宝宝乳牙刚萌出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开始为宝宝刷牙。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学习自己使用牙刷了。在为孩子挑选牙刷时,牙刷头越小越好,毛越软越好,以防硬的牙刷毛刮伤孩子的牙龈。孩子不会漱口时,可以沾清水给孩子刷,孩子会漱口了,就可以让孩子使用无氟牙膏。
乳牙对小儿的咀嚼、发音、恒牙的正常替换和全身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宝宝长大了会换牙,但是家长们还是要关注宝宝的乳牙健康。
如何保护儿童的乳牙?
“乳牙迟早是要替换的,不用管它吧。”
也许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要知道,尽管乳牙是会被替换掉的,但替换期是在孩子6岁以后,相隔的时间太长。如果外伤牙的缺隙不去管它,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 影响切咬、进食,进而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造成营养不足和生长发育障碍。
* 影响语言能力。孩子的语言发音在1岁已经开始形成,而牙齿是参与语音发出的重要组织机构,假若外伤后听之任之,孩子的语言学习质量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有明显缺陷。
* 乳牙外伤长期不治,有可能发展成根尖炎、根端囊肿,从而侵犯恒牙胚,引起恒牙的萌出和发育障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面容。等孩子长大时可能会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儿童牙外伤无论是乳牙还是恒牙,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
乳牙时期,牙齿本身脆弱,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厚度只有恒牙的一半,牙齿根部短,这一系列的特点使得在外力作用下乳牙容易发生外伤。比如在孩子摔倒、滑倒或是从高处掉下来时,一旦碰到牙齿,牙齿就会缺损、断裂、松动,或是嵌入牙龈中(塌陷),或是偏离原来的位置,甚至脱落。乳牙受伤时,嵌入牙龈中或偏离原来位置的要多于缺损、断折的现象。
1、乳牙震荡
发生了什么:孩子的牙齿在外形上一般看不出什么变化。
该怎么办:当孩子摔倒或碰到什么物体上,使鼻子和上下颌受到撞击时,不能只看表面,应该让孩子张开嘴巴,检查一下他的牙齿,除了检查明显的损伤外,还要轻轻触摸孩子的牙齿,看看是否摇晃松动。如果怀疑牙齿受伤,最好带孩子到牙科接受一下检查。
特别提示:由于表面看不出什么变化,再加上婴幼儿表达能力差,甚至不能表达,一般来说,发生这种情况以后,很少有家长带孩子就诊。直到牙齿变黑了或出现了问题才就医,而这时牙髓已经坏死或坏疽。因此,乳牙震荡需要引起家长特别的重视。
2、乳牙嵌入
发生了什么:乳牙嵌入牙龈中,或发生了移位。这会影响到恒牙胚的正常发育,造成牙齿发育异常。
该怎么办: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乳牙部分脱臼
发生了什么:乳牙松动。
该怎么办: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因为乳牙牙冠较短,不容易固定。为了避免孩子误吸入,如果松动严重,医生也许会拔掉这颗牙齿。
4、乳牙完全脱位
发生了什么:乳牙完全离开了牙槽窝。
该怎么办:乳牙不同于发育中的年青恒牙,不需要再植入牙槽窝内。如果2颗以上乳牙缺失,为了美观及功能,应该及时制作临时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