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结婚,宝宝一定得乙肝吗?如何阻断传播呢?有哪引起要注意的?乙肝妈妈是否可以哺乳等等?关于更多乙肝患得的结婚、生子、哺乳疑问下面一一说明。
乙肝可以母婴传播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顾虑“乙肝携带者是否可以怀孕”,是因为乙肝病毒是可以在妈妈与胎儿或新生儿之间传播的,这就人们常说的“母婴传播”。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并不一定会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是否导致胎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首先取决于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母体的基因缺陷。如果孕妇为乙肝“大三阳”( 乙肝病毒e 抗原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 也为阳性,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高达90%左右;如果孕妇乙肝病毒e 抗原为阴性,乙肝病毒DNA 也为阴性,新生儿感染概率只有30%左右。这就是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的家庭中有的人得乙肝、有的人不得乙肝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断这种传播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母婴传播”都有哪些方式。
乙肝母婴传播途径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以下3 种途径:①宫内传播,宝宝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感染的病例。②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宝宝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妈妈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进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也最为多见。③分娩后宝宝与妈妈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播乙肝病毒。
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大多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宫内感染。临床研究表明,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从怀孕20 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 机理是怀孕20 周起胎盘主动从母体转输一种抗体给胎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是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可在血液及细胞中或在黏膜表面与侵入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中和,并逐渐清除,使其无法进入肝细胞内生长繁殖,保护率达90%~ 95%。
对于已接近临产的孕妇,如发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其婴儿儿应在出生后24 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且剂量加倍;并于1 个月和6 个月后分别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如果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以及1 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 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由此可见,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母婴传播是可以避免的。
看到这里,有的乙肝妈妈可能会问:阻断了母婴传播,那么乙肝病毒会不会通过乳汁感染宝宝呢?母乳中含有宝宝6 个月之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并易于消化和吸收。那么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时该怎么办呢?
乙肝妈妈是否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可上医院做母乳检查,以查清母乳中乙肝病毒的浓度。我们一般不提倡乙肝“大三阳”妈妈母乳喂养,因为乳汁中含较高浓度的乙肝病毒颗粒,对宝宝具有传染性。而乙肝“小三阳”妈妈,乳汁中乙肝病毒含量较低,如果宝宝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且妈妈的乳房无破损,则可以母乳喂养。但喂奶前妈妈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
温馨提示
防止父亲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
乙肝病毒的传播不仅仅限于母婴传播,如果爸爸是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的DNA会整合到精子里,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也可造成父婴之间的乙肝传播。
父婴阻断的治疗是从孕前开始,而且是男女双方同时进行。男方以降低病毒的传染性为主,女方以提高特异性抵抗能力为主。
总之,想要孩子健康,父母必须提前做好预防及知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宝宝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