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孩子优点接纳缺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却好像不知道有这一句话似的。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想做到完美才算合格,孩子的一点小毛病小缺点总是唠叨个不停。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呢?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很多时候,优点和缺点相随相伴,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天真无邪的孩子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掩饰和包装,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未必都真正分析过孩子的方方面面,正确处理优点和缺点之间的关系。

方法A:对于有的家长来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疼爱变成了溺爱,孩子怎么样都是好的。

方法B: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比较挑剔,总希望孩子把缺点都改正掉,经常挑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这个不对那个不好。

方法C: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缺点。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见了大仲马的字后,高兴地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大仲马备受鼓舞,从此后就坚定地踏上了文学之旅,并最终成为一代文豪,震动法国,震动世界。

上面这个故事是我在一本名人逸事之类的书中读到的,对它的真实性我有些怀疑,但是我相信它说明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一无是处,总会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人才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所以,一个人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有优点而不知道运用,那和没有一样;有缺点也不可怕,关键是 意识到缺点所在,并加以注意。

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但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孩子是父母从小养大的,身上还有父母的基因,所以,父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天真无邪的孩子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掩饰和包装,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一般来说,巩固和强化优点,逐步改正缺点,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期望要实际,学会欣赏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于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的跟别的优秀的孩子相互比较。看着别人的孩子考试得了双百,自己的孩子却只是个中等成绩。你是不是心里会非常难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一点不比别人笨,学习却总是不如别人好呢?

孩子声音:我就是我,不要拿我和别人比

“……我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他们既然认为别 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我甚至都不想再呆在家里了,我讨厌任何人。为什么他 们都不能了解我呢……”这是朝阳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小飞和记者聊天时说起的一段话。

目前,北京市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呈增多的趋势,其中以高中生居多,占总数的70%,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神经哀弱和强迫症等。据分析认为,引发目前青少年心 理健康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社会不良影响大而心理排解少。

-家长苦恼:别人行,你为什么就不行?

小飞的妈妈一说起儿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那老姐们儿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学习从来就没让家长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格外,生活上小飞的爸妈真可算是无微不至了,再困难从来没有委屈过儿子。然而,小飞和爸妈却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小飞的爸爸对记者说:“有时候我也知道孩子压力太大,可是没办法,我们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你说对不?他现在不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等我们一蹬腿他怎么 办?”说着话,他还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来,“这是我收拾房间从地上捡到的,你看看,都写了些啥?”记者看到,这页纸好像是日记本脱线掉下来的,上 面写到“……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2,年级排名68,进入了前10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 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5,年级名次是152。在努力中,我这学期进步了,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 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可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这么着来回报我们?你看看×××,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 们失望……’又来了,又来了……还有,我现在是独来独往了,我和许多人都绝交了(包括××),也没和学习差的人来往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之所以进步的原因 吧……”

“其实看到这些话,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我们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了。我并没拿那些伟人来和他比,因为太不现实。我只是和他身边的人,和我们都一样的普通人来对比,大家都是头脑健全的人,如果他不行,那我认为是他努力的还不够!”小飞爸爸对记者说。

-专家支招:

1、不要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

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宗春山主任告诉记者,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家长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不了解孩子的 发展动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于孩子心理的有外驱力和内驱力两种,外驱力来自于环境,内驱力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和形成追求的目标,而外在压力剥夺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使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成为了一名乘客而不是司机。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三、不懂得不同家庭的养教方式也会培养出不同的个体。

“其实家长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 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一,对家长树立的榜样孩子从心里是不服气的,也就不会接受。第二,会使孩子永远有够不着的感觉,因为不断有新的榜样会出 现在面前。如果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就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于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会恐慌、 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专家说。

2、比较的关键在于选择参照系

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认识自己,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为“镜”的。二是确立目标,人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

不论在认识自己方面,还是在确立目标方面,参照群体的作用十分重要。所谓参照群体,就是人们在心理上用来作为参照系的那些人。

对于今天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比理想。理 想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极其重要。一个人要想开发自己的潜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就不能没有理想。这种理想既应该包含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更应该包含对国家发展 和民族命运的关怀。在个人成就动机日渐增强的今天,尤其应强调以社会关怀作为导向。一个处在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民族,如果拥有了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那 么,其目标实现就有了一项基本前提和保障。

第二,比教养。社会现代化与个人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的。信 息时代、学习型社会尤其应该重视教养的重要性。在今天,公民的基本素质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最主要的是有科学精神、责任心、诚信、同情心 与爱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环保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志愿精神、珍爱生命意识、促进健康意识、保护动物意识,等等。而这些教养的形成,在现代化进程 中,会体现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效应。

第三,比专业。现代化进程必然具体化为 生产的专业化、劳动的职业化。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专门化。因此,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及其在实践层面所体现的专业技能,成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之本。职业道德尤其敬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使一个人在专业岗位上扮演好特定的角色。

不论是在哪个方面的比较,都应该选择一个高水准的参照群体,这种人物身上最好是体现着两种特征的有机统一:既具有社会榜样的作用,又具有个人魅力的光彩。

怎样正确处理教育孩子方面的比较问题呢?

1、学会“见贤思齐”

我们东方自古就有“见贤思齐”的教诲。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把“努力改变自己”作为正确的指导思想。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孩子如果能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嫉妒心理就会慢慢打消,而能够客观地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别人。

要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是否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冉福

2、让孩子显示出能力来

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已经达到苛刻的程度,孩子也未能幸免:你会自己系鞋带了吗?你会弹什么乐器?考过几级了?能说几句English了吗……日常生活不 可避免地给父母和孩子的生活塞满了太多的“斤斤计较”,那么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其实我们能做的并不复杂: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应当注意孩 子的兴趣变化,根据“先天配备”增加软件支持。孩子的厌倦和好奇心一样旺盛,所以也不能信马由缰,一旦确定了孩子的长处,要给予一定的强度和压力,让孩子 学会持之以恒,哪怕会有一定的排斥,因为学习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在特长的培育中,孩子可以确立自信——我有与众不同之处。

3、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 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所以不妨冷静下来,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 于心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感谢生活,学会多想想孩子的好处,感谢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老想他的这不好那不好。调整好你的心情,少责骂批评孩子, 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4、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 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件事情说明 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我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 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综上所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来自父母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各种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