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性格外向。跟谁都能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有的孩子则总是习惯一个 人默默玩,没有朋友。这也许跟孩子的性格有关系。但还有一点很明显的就是孩子的交往能力太弱!孩子不懂得如何跟人进行交往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父母如何在 生活中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
案例:
3岁半的嘟嘟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可是他在幼儿园很不合群,他很少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大多数小朋友都在结伙做游戏,嘟嘟却总是一个人溜 在墙边,看着别的孩子玩。其实,像嘟嘟这样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他们在自己家里可能爱说爱笑,但在集体中,就明显表现出交往能力差,不习惯或 不愿与人交往。其实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而幼儿的社会交往更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 容。
一些从小很有才华的孩子,就因为“不合群”,长大以后,一直“怀才不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而且一生总是“不顺”;一些很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反而受到大家的欢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也感到很快乐。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性情乖戾、忧郁的人,人人都喜欢与快乐而热情洋溢的 人在一起。
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不妨尝试以下的方法。
1、给孩子做好榜样
喜欢模仿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是他们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家长是幼儿进行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态度都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如果家长个性开朗、喜欢交往、与他人友好相处,幼儿耳濡目染,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模仿家长的交往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个性孤僻、生活闭 塞,与别人很少交流,幼儿也就很容易去模仿这样的待人方式。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交往能力是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儿童的交往概念就很难形成,交往能力也就很难发展。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条件、提供各种机 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如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去,让他们结识更多的人;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3、及时鼓励孩子的交往行为
幼儿都喜欢被表扬。家长对于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并经常与幼儿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幼儿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4、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医生”、“教师”、“售货员”等角色,而 这些角色在游戏中必然要和“病人”、“学生”、“顾客”进行交往,在这种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不但强化 了幼儿的交往意识,也会使其交往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5、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使交往无法继续,甚至出现争吵打架等不良行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 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我们一起玩”等,这些 神奇的话在与人交往时很有效,其次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交往经验,为了使幼儿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人,家长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如言行要有礼貌,幼 儿只有讲礼貌才会受人欢迎,小朋友才会喜欢和他一起玩;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在游戏中要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否则就容易发生矛盾,造成不友好的气氛;要主 动帮助别人,一个乐于助人的幼儿能获得同伴的喜爱,也能获得更多的朋友,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要使一个不合群的幼儿变得善于与他人交往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坚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引导和教育,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为了鼓励孩子乐意与人交往,父母还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对孩子交往的进步及时表扬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