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但是现在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扫墓祭祀”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而且你知道吗清明吃鸡蛋是为了孕育求子。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原本只是农事节气,缘何成为今天“扫墓祭祀”“缅怀追思”的传统民俗节日?民俗专家介绍,今天的清明节是“清明”“寒食节”“上巳节”三节合一,包含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李教授说,清明节祭祀扫墓的习俗来自于“寒食节”。古时的寒食节有凭吊、纪念的元素。到了唐代,唐玄宗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寒食扫墓的习惯在民间也流行开来。由于“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寒食、清明祭扫先人墓冢的习俗就合二为一。 李教授说:“寒食、清明是中华民族尊亲敬祖、隆宗重嗣的传统习俗。古时的寒食、清明朝野内外、举国上下,车马如流,四野如市,香烟缭绕,纸钱翻飞。”
当今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踏青访春”。“这和古时的上巳节有关。”李教授介绍说,上巳节一般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嬉戏,洗头洗脚,以求祛病消灾。汉朝正式定为上巳节。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上巳日水边洗濯祛病的含义逐渐淡化,而踏青春游意味渐浓。民间男女大多结伴去郊外水边踏青洗濯,郊游运动,留下许多“人面桃花”之类的趣话;而文人雅士更有“曲水流觞”、饮宴唱和之会。 由于上巳节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大地一派生机,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人们在扫墓之余,就在郊外聚会冷餐,古时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扑蝶、射柳不一而足,今时赏花掠影、快艇轻舟、航模飞碟花样翻新。
在我国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称,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