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孩子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那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需要父母对孩子的不断鼓励和引导。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小开始抓起。

若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必须首先清楚人们靠什么来确立自己的自信。心理学发现,自信心的建立主要依赖于四个信息来源,即亲身获得的成就、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状态。

A.亲身成就

我们判断自己能力的最充分的理由就是我们曾经做成过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曾经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功。对孩子而言,亲身成就是以他真实的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它 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比如我们在篮球运动中,曾经有过多次“叁步上篮”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对“叁步上篮”的一系列动作以及“上篮”的成功产生很 强的自信心。

反复的失败、过早的失败、经过艰苦努力仍未避免的失败,将大大降低我们对某一目标和领域的自信心。相反,重复的成功,通过极大的努力而渡过难关最终获得的成功,则会大大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B.替代性经验

除了亲身成就以外,孩子还经常通过对别人的观察以及比较,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判断,尤其是在自己没有类似经历的情况下。这种自信心的信息来源就是替代性 经验。孩子看到不如自己或者与自己类似的人在某方面获得了成功,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愿意尝试。据说,着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最初开始写小说是因为他看 到梁羽生在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功,而金庸认为自己在文笔方面不比梁羽生差,甚至还要好,于是便决定开始写武侠小说。

相反,孩子看到与自己 类似甚至比自己还优秀的人在某方面获得失败,孩子就会降低自己的自信心,选择放弃。当孩子看到优秀的人在自己不能突破的领域成功时,孩子会从中吸取宝贵的 经验,并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并愿意去做进一步的尝试。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行为表现要根据社会的标准来评价,比如孩子高考要看全省的排名,公司对新员工的招 聘要对应聘人员进行比较,所以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性比较信息的左右。

C.言语说服

言语说服比前两者的应用更为广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但是对于自信心的影响不如前两者有力,而且说服不成功还会导致说服者的威信降低,并进一步损伤孩 子的自信心。许多家长都曾用言语说服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往往不能成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于如何通过说服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在后面有专门的 探讨,在此不再赘述。

但是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言语鼓励只是提高自信心的一种方式,而且父母必须还要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所以单纯的“告诉孩子你真棒”是不能提高孩子自信心的。

D.生理状态

在长跑中,假如我们起步不久就已经感到唿吸困难,我们就会认为坚持不住了,跑不完全程了。这就是依靠自己的生理状态来判断自信心的一个实例。孩子在行为 的过程中,疲劳、吃力、恐惧、焦虑,成为应对机能不良的普遍信号。假如孩子不良情绪过于激烈,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行为表现,孩子凭空生出害怕自己无能的思 想,可以使不良情绪强烈到令人功能失常的程度。相反,没有陷入灾难性消极情绪中的人,比起内部感到紧张不安的人,更倾向于期望获得成功而不是马上放弃。在 体育运动中,孩子将他们的疲乏、喘息、疼痛、辛劳当成身体无效能的标志。

孩子生理状态的唤醒和体验包括叁个方面:情绪的诱发者、内部的唤醒、表现性反应。情 绪的诱发者和表现性反应是可以被孩子察觉的,但是这种察觉很主观,能动性很大。比如一个演讲者发现身体轻微地出汗,他可以把它理解为温度的缘故,也可以认 为这是因为自己过于紧张。但是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将会对演讲者的演讲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如何看待生理反应比生理反应本身对人的行为更有决定意义。因此, 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生理反应和生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