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父母独白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叛逆,很多孩子甚至连父母的话都听不进去。有时候,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是怎样做的呢?你是否经常责备你的孩子?你是否经常问你的孩子“为什么”?今天小编陪大家一起了解一些父母常犯的错误。

【 责备 】

许多家长很喜欢责备。“怎么还没整理你的房间!”“怎么又惹妹妹生气了!”“老是待在电视机前面!”……

有时,还会补上几句,“你这样真的很坏”、“真叫人受不了”。

孩子听完这些责备后,会立刻改变他的行为吗?你所指责的通常他自己心知肚明,所以让孩子明白父母不喜欢他的行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责备只是“发牢骚”。他从中得到的结论是:“他不喜欢我,所以我必须争取他的注意,继续这么做。”当责备还另外包含贬抑时,特别会这样。

【 问孩子“为什么?”】

父母总是一再问孩子,“为什么不整理房间?”“为什么一直惹妹妹生气?” “为什么不听我的话?”简言之,“为什么你不做我叫你做的事?”

有时,也会补上几句,“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喽!”

你曾从孩子口中听见过合理的答案吗?孩子通常回答:“没为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要”、 妈妈你很烦!”,这对你有帮助吗? 我相信,“为什么?”问题可以表达出两件事:第一是我们生气,第二是我们无助。两者都适合让孩子争取注意的反抗行为持续下去。

【 请求和乞求 】

你也会恳求孩子改变他的行为吗?“拜托啦,把房间整理一下!””“请你看在我的份上,关掉电视好吗?”“你是妈咪的小宝贝呀!现在不要再哭了!”

面对客气的要求时,孩子毫无反驳的余地。然而面对真正的请求时,孩子可以选择要接受或不接受。所以若真的要孩子做什么的话,是不太适合用请求的。

偶尔表现出我们的无助与伤心,绝对能让孩子印象深刻,并让孩子开始改变。

【 孩子没有遵从要求,你也不再过问 】

假设你一度要求孩子去做某些事情,或不要做某些事情,但他对此毫无反应,什么事都没有!你的要求石沉大海。

孩子没有听从指示,而父母就此不再过问,没有贯彻执行他们的要求。这时孩子没有遵从的要求不只无效,而且有害,会使孩子不认真看待你。

【 “如果?就?”:说到没做到 】

经常在孩子不肯听话时,宣布不听话的后果:“如果现在不马上整理的话,今天晚上就不准你看电视。” “如果不马上去做功课,你就要倒霉了!”

事实上,后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其实我们只是强调我们的要求。我们暗自希望,宣布这些后果就会达到效果,不必真正采取行动。这类“空洞的威胁”大部分无效。如果常使用这种方法,更是教小孩不必再听我们的话。

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这类没有贯彻到底的做法,是达不到任何效果的。孩子从这类经验学到:“爸爸妈妈说的话根本没有意义嘛。”父母的警告左耳进右耳出,总有一天孩子根本不再注意听。

【 忽视 】

你忽视孩子的不当行为,或是把孩子当做空气

你忽视的是孩子整个人,而不只是他的行为。

不去注意孩子的行为,有时是恰当的做法。像是吸吮拇指这类习惯、零星的闹闹别扭等,这些只有当父母注意到时,才会变成问题。相反的,若这些行为根本没有被注意到,那么孩子通常会自动停止做这些事。

若是特别不当的行为,事情就迥然不同。想象一下:你在喂两岁的孩子吃饭,他故意把整瓶菠菜泥往墙壁上扔;或者你六岁的孩子只要一有事不合他的意,就踢你的小腿。如果你对所有这些事完全没反应,很“正常”的对待孩子,那么他大概会想:“不管我做什么,她显然都无所谓,所以我可以为所欲为。”于是孩子便不再敬重你。

若是你忽视的不只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把他当做空气,这个方法有时候也会被称为“把爱收回”。例如:孩子早该上床睡觉,可是他一再到客厅找你。你决定,不管他做什么都不再注意他。有时,父母可能一整天都不跟孩子交谈,希望孩子终有“恢复理智”之时。

这种态度会有什么影响?请你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有人曾用忽视来惩罚过你吗?那是什么感觉?我相信,忽视一个人必定带有某种敌意。“对我而言你是空气”这个讯息比“我不喜欢你”更严重。

作为父母,你是否也经常会犯一些“父母错误”?或许有的时候,你也会为自己找理由,对自己的态度进行反思,甚至下定决心类似的错误不会再犯。可是错误还是一再发生。父母不应该一味的质疑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作为父母,少犯一些错误,多一些信任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