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父母对孩子一种过分满足过分保护的爱,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反正在孩子心里,想要什么就跟父母说就会有了,把一切带给自己的。孩子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可真是让人担忧啊。
你对孩子有溺爱倾向吗?
一个小男孩,七八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想吃香蕉,吵着让正在厨房里煮饭的奶奶为他拿香蕉并剥皮,老人家正忙得脱不开身,就说你自己拿吧。这时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动手剥皮吃香蕉后故意将皮丢了一地,还感到很委屈…… 好父母谨防10种危险溺爱方式>>
这是一个典型的娇惯溺爱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自己剥皮,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为什么却要别人代劳呢?吃香蕉剥皮的责任是谁的呢?可见这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溺爱会有什么后果呢?
这是一个心理治疗例子。“妈妈,让我安乐死吧!”晚上,巴南区18岁的高中生小伟给母亲发去短信。小伟和蒙蒙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两人均成绩优异。小伟性格内向,与蒙蒙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师、双方家长极力反对。可两个孩子半年后竟开始同居,成绩一落千丈。因闹别扭,今年元旦蒙蒙向小伟提出分手。小伟深受打击,大年三十晚上,小伟在奶奶家吃完团圆饭,独自提前回家。他给同学打完最后一个电话,在卧室割腕自杀。感觉不对的同学及时赶到,将小伟送到医院。小伟在给母亲的遗书上说:“半月来,我每到晚上就一个人躲着哭泣……没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两周后,小伟再次割腕自杀。为留住儿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门哀求蒙蒙和她母亲帮忙。王女士拿出一封蒙蒙写给小伟的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记录的竟是两个孩子因为一个昵称而吵架的事。
这是溺爱的后果,让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种压力。
其实,如果我们按照之前讲的,从小让孩子分担责任,就不会有溺爱存在。而事实上,在中国,隔代教育如此普遍,或者年轻的父母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加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溺爱之风无所不在。
溺爱的本质是把孩子当宠物
溺爱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父母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和理解,而是当成自己的一个心爱的宠物。疼爱的时候百依百顺,刻意纵容,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为生活就是恣意妄为。一般来说,溺爱的父母并不明白孩子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位置,以为是神,是心肝,是自己能付出所有的那个人。父母化解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孩子感受不到压力,那么他自己就想制造一种“假想的压力”。
比如说,有的孩子肚子饿了,故意不吃饭,父母就追着他,到处求他吃,他获得一种“变态的快乐”,这是他故意制造的生活压力。溺爱的孩子一般脾气比较怪,会用匪夷所思的做法来刁难别人,小霸王、小怪物、小人精,无所顾忌,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曾经有一个18岁的孩子因为跟妈妈发生口角,拿刀子把妈妈捅了,妈妈这才知道溺爱的后果。
很多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到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受溺爱的心态改正过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责任还给孩子,把压力交给孩子处理。比如说孩子看上一个玩具,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有钱就随手买下,你必须让他明白几件事:第一,买下这个玩具,相当于妈妈要上几天班的工资;第二,为什么要买给你?孩子必须拿出一定的理由,哪怕是一个口头的承诺。这样的话,他不但会珍惜这个东西,而且明白生活的责任和压力所在。溺爱的孩子很容易用撒泼来要挟,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勇气和耐心来纠正。一味的答应不是爱,而是扼杀他人格的凶手。爱是需要智慧的,需要谋略的,需要勇气的,甚至需要孩子承受一些委屈和磨难。
如果现在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在溺爱下长大的小霸王,你和他的斗智斗勇就开始了,目的是要他学会承担责任,这就是爱,可能会有一些痛。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出生,一定要记住,不要溺爱,溺爱不是爱。
想想生活中你有没有溺爱孩子的现象,如果有的话,赶紧改正吧,溺爱并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
“溺爱”会让你亲手毁掉孩子
现代家庭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疼爱孩子自然是不用说的。特别是双方老人对孩子的疼爱更是溢于言表。这就难免对孩子过分呵护,形成溺爱。虽然我们都知道溺爱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但有时出于对孩子的呵护,总是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溺爱之中。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充分认识溺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对宝宝是有危害的,树立正确的爱子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对宝宝的爱要藏而不露,变保护为指导,坚持正面教育。发现宝宝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发现缺点要及时纠正。 别再溺爱孩子了>>
一 溺爱综合征:溺爱宝宝=毁掉宝宝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因为大人对宝宝溺爱、备加保护或放纵,宝宝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过度保护将导致宝宝出现心理畸形和多种多样的身心障碍。
二 溺爱养出5类问题宝贝
1、自私自利
成因: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如糕点、水果等美食都只留给宝宝吃,让宝宝处处在家高人一等。
表现:宝宝认为好的东面理应属于他,独占玩具,独吃好东西,不许别人碰。
应对策略:多引导宝宝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种物品,经常给宝宝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教育故事,不要迁就宝宝过度的欲望,坚决拒绝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宝宝会慢慢改正的。
2、胆小怕事
成因:妈妈给宝宝下的禁令太多,如怕宝宝出事,不许他独自到外面玩,不许摸这个,不许碰那个。宝宝稍有不适就表现得惊慌失措,使本来不怕的宝宝被宠着哭起来。 “溺爱”对宝宝的坏处>>
表现:宝宝遇事不敢思考,任何一点惊吓就会哭闹。
应对策略:宝宝胆小,所以不能嘲笑他,要千方百计消除他的恐惧。对于平时生活中的细节要特别关心,化解宝宝对事物的恐惧感。有意识地让宝宝接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蟹、狗、鸡等,第一次妈妈一定要在身边。妈妈不要对宝宝的一点小意外表现得过度惊吓,应以平常心态对待。
3、性格孤僻
成因:宝宝与外界接触少,家中又没有小伙伴可以玩,只能跟玩具、电视玩。
表现:不合群,性格孤僻。
应对策略:有意识地为宝宝寻找同龄的小玩伴,与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这样,宝宝就会渐渐地合群和开朗。
4、称王称霸
形成原因:家长的过度迁就,宝宝只要哭闹,就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表现:宝宝想做的事情,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蛮横粗野,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对于宝宝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告诉宝宝原因,如果宝宝耍脾气,妈妈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慢慢宝宝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5、偏食挑食
成因:妈妈爱子心切,只根据宝宝的爱好,给他做他喜欢吃的。
表现:宝宝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或鱼、肉,营养不均衡,经常感冒发热,体弱多病。
应对策略:妈妈合理地给宝宝搭配饮食,尽量做能够吸引宝宝的食物,如把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变着花样做给他吃。
三 10个做法会把宝宝宠坏
大家都知道太宠宝宝不好,但很多时候却对自己的错误做法并没有意识,下面就总结出10个会把宝宝宠坏的错误做法,家长一定要对这些行为敬而远之。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怎样。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乱的东西
像个名符其实的老妈子一样地跟在他后面,捡起他丢再地上的书鞋子脏衣服,帮他整理房间做东做西打理一切,养成他日后推卸责任,将别人的好意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恶习。
6、毫不限制他的读物
小心啊,虽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干净,脑子吃的却是垃圾。
7、当他的摇钱树
若金钱对他们而言太容易到手,想买东西时只要他们摇一摇吵一吵钱就掉下来了,不让孩子明白金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的,如此要他们如何能了解“钱歹赚”,如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金钱概念。
8、满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
当你自始至终永远满足他的需求时,你会发现一次的拒绝,就足以对他造成伤害极大的挫折感。
9、永远站在他这边
站在孩子这边固然是好的,但要永远吗?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呢?你能想象这种心态“都是别人不好他们都对我的孩子有偏见”会造成他日后一生多少问题吗?永远站在孩子这边,永远教他与邻居师长警察对立,不过是提早让他走上不归路罢了。
10、我就是拿他没办法
当孩子们闯了大祸犯了大错,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这句话来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借口找台阶下,孩子们以后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难道不会想,“既然没办法,那就干脆让你一辈子都没办法好了”。
总之,要想不溺爱孩子,就得给孩子立规矩,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也好让孩子学会遵守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