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惩罚孩子才适当

提到惩罚孩子,很多父母往往想到打孩子,骂孩子。仿佛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的惩罚一样。其实惩罚孩子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只不过打骂孩子是惩罚的一种极端方式而已。怎样惩罚孩子才算不过分?还又能对孩子起到正确的教育作用呢?

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

在孩子长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适当惩罚可以说是在所难免。现在的父母,已经很少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了,相反,更多的父母对孩子毫不 吝啬赞美和夸奖。然而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奖惩分明”。怎样惩罚,什么样的惩罚适度,非常值得讨论和深思。

说到惩罚,很多父母会想到棒打、罚站、打屁股、关禁闭等等。其实除了这些生硬的体罚外,父母可以“罚”得更有艺术性。可以“罚”孩子劳动,如做一些家务,可以帮妈妈一起擦擦桌子,叠衣服等。

如果真的要打屁股打掌心,也要记得几个原则。

首先要打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

其次要打的隐蔽。不要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打孩子,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打得适度。不要经常打孩子,孩子习惯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就糟糕了。也不要打得太重,太狠,孩子能认识到错误后就要点到为止;

最后,要记得摸摸孩子的脸或抱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她的。只要改正了错误,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对孩子教育离不开惩罚,正确的惩罚是对孩子犯错最好的纠正手段,惩罚不是目的,让孩子改正才是最终目标。

如何用“自然惩罚”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长免不了犯错,孩子犯错当父母的就得要纠正。甚至有时还要用上惩罚手段,与其不断的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如给孩子加深犯错造成的印象,让孩子记住犯错原来是不好的,自己一定要少犯错才行。怎样利用自然惩罚法教育孩子呢?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当孩子出现过失或犯了错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犯错带来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这样孩子就能自觉地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有一个做事马虎的男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有一天,他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班明天要组织夏令营活动。”

爸爸说:“哦,是吗?那你有没有准备好要带的东西呢?”

男孩拍着胸,说:“放心吧,我马上去准备。”

爸爸看到儿子把衣服、鞋子、水壶等收拾起来,但发现儿子的衣服没带够,还忘了带手电。爸爸不露声色地提醒了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晚上会凉一点,你再考虑考虑需要带什么。”儿子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爸爸只好什么也不说了。

儿子走了,几天之后回到家里,爸爸问儿子:“你玩的怎么样?夏令营过得开心吗?”儿子说:“挺开心的,但是因为衣服带少了,冻得难受。真没想到山里面那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晚上活动的时候不方便,还差一点摔了一跤。”

爸爸说:“是吗?这是不是一个教训呢?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儿子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卢梭曾说:“应该使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孩子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 止。”比如,孩子把衣服撕破了,你就不给他换新衣服,让他穿破的,他下次就不会再撕破衣服了;如果孩子把房间的门窗的玻璃打碎了,你就不给他安装新玻璃, 让他受冻,下次他就不再打碎房间门窗的玻璃了。让孩子在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品尝苦果、体验惩罚、得到教训,孩子自然会社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断言:“真有教育意义和真正有益健康的后果,并不是家长们自封为‘自然’代理人所给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给予的。”自然惩罚实际上是自然后果带给孩子的惩罚,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任性和依赖。

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有两点好处:

第一,它是完全公正的。几乎每个孩子在受到自然惩罚时,都不会感到委屈,因为那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受到人为惩罚,孩子们多少会有委屈感,因为人为惩罚 常常会被放大。一个不爱护衣服的孩子把衣服弄脏、弄破了,按自然惩罚的原则,只是让他去吃洗衣服、缝衣服的苦头,而孩子则会把这里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不小 心。相反,如果爸爸责骂、体罚孩子,孩子则会觉得不公。

第二,它可以使孩子和父母避免冲突、减少愤怒。但凡认为惩罚、责骂孩子,父母和孩子往往都会生气、愤怒。但是在自然惩罚下,亲子关系因为比较亲切、理性而会联系得更紧密,亲子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要让自然惩罚伤害孩子的身体

你必须明确,惩罚不是体罚。当孩子做出过失行为并造成自然后果时,你需要分析这种自然后果是否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就会失 去教育作用。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要促使孩子从痛苦中得到教训,受到教育,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而不单单是为了家长出气。比如,爸爸不能让孩子不带游泳圈独 自去河里游泳,因为那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危险。

要做到这一点,爸爸就特别要注意,不能感情用事,要客观地分析孩子可能受到的自然惩罚。只有当这种惩罚所造成的伤害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才能让孩子去享受自然惩罚。

方法二:顺其自然,不要添油加醋

当孩子做出一种行为时,爸爸可以实现预测一下可能的结果,并告诉孩子。当孩子坚持做出这种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时,爸爸不必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顺其自然 地接受后果,处理他造成的烂摊子。如果这时候爸爸充当旁观者嘲笑孩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向爸爸撒气,这反而不利于孩子正视自己 的行为。所以,爸爸尽量不要添油加醋。

方法三: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来区别对待

每 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在实施“自然后果的惩罚”时应该有所区别。有的孩子坚强一些,有的脆弱一些。有的孩子对自然惩罚满不在乎,抱一种无所谓的态 度。比如,玩具坏了不给买,我不玩;衣服撕破了不给换,我就穿破的,这对孩子就产生不了刺激作用,对于这类孩子,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有的孩子则不同,对于“自然后果的惩罚”反应极为强烈,心理上受到的刺激过大,这时家长就要注意观察,掌握火候。运用一般的批评教育能够解决问题,就不必非得要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父亲手记:

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这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它让爸爸们减少了向孩子发脾气、动武的机会,有利于维护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关键的还是对孩子具有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

总之,孩子只有亲身体会到犯错带来的后果,才会记得更深刻,也会降低类似错误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