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是宝宝很常见的皮肤病,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婴儿湿疹的高发病率主要与婴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含的水分及氯化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当消化道摄入鱼、虾、牛羊肉、鸡蛋、或者牛奶等致敏因素,就可以发生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大多无毒,它们刺激少数敏感者产生特异性抗体lgE,特异性抗体lgE很快结合于体内的肥大细胞表面,从而使机体致敏,如果没有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状态持续半年或者数年后消失。一旦相同的抗原或者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机体后,与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体lgE结合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而使机体出现过敏反应。
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位妈妈,当她的孩子吃某某奶粉后出现严重的湿疹,她就认为是某某奶粉造成她孩子的严重过敏。并且告诉我:“孩子出生后不久曾经吃过另外一个品牌的奶粉,就没有过敏。后来母乳够了,就一直吃着母乳,近来因为要上班,才开始给孩子添加某某奶粉。”因此认为就是某某品牌有问题。根据她说的情况,我告诉她:“正因为你的孩子出生后不久吃过以牛奶为基质的配方奶粉,第一次食用时,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这一过程叫致敏,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使得孩子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lgE,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吃配方奶,配方奶中某些蛋白质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人体内的肥大细胞和嗜硷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症反应物质,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或腹泻;刺激呼吸道引起哮喘;如果出现在皮肤,则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透出水分和红细胞,出现荨麻疹、湿疹。与体内特异性抗体lgE相结合,孩子才出现过敏反应,也就是医生常说得Ⅰ型变态反应。因此建议你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看看孩子究竟是不是对牛奶蛋白过敏还是其它什么成分过敏,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建议好选择低敏配方奶粉。
保证奶粉质量要“三管齐下”
近年来,婴幼儿品牌奶粉频频出现问题,消费者在洋奶粉里吃出虫子,俨然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避免“问题奶粉”事件的一再发生,改变消费者维权难的现状,政府应该加强生产及市场监督,奶粉质量不容再纵容。
通过网上搜索可以发现,雅培去年12月就被曝出奶粉里有死虫。去年9月,雅培公司以产品可能受到甲虫污染为由,宣布召回在美国等国家销售的品牌婴儿奶粉。惠氏、多美滋、美素等品牌也曾被曝出奶粉里有虫子。
“有虫奶粉”频现,暴露出我国对进口食品的监管仍有盲区。令人更加遗憾的是,尽管“问题奶粉”事件多次发生,却始终未能促进国内消费维权环境的有效提升。对于消费者在奶粉中吃出虫子,这些洋品牌要么“强硬”地声称产品没问题;要么“打太极”说产品是否有问题需要被送到国外检测,检测确有问题才能赔偿;要么要求消费者拿出“铁”的证据,证明奶粉里有虫子不是消费者保存不当造成的;要么“态度傲慢”地致电消费者,开出“可怜”的索赔价码。
避免“问题奶粉”事件的一再发生,改变消费者维权难的现状,至少要“三管齐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比如,加强对原产地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估,加大检查力度,实施严格的“问题产品”召回制度;需要尽快建立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制定科学的检测程序和标准,让检测成为利剑而非障碍,使“问题产品”无处遁形;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对不良企业的惩罚力度,让企业承担更严格的责任,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权利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