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乙肝疫苗致新生儿死亡的事件让家长们的担忧增加了几分,虽然接种疫苗是最佳的防病的方法,但是接种疫苗也是有风险的,在这里希望家长朋友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疫苗的禁忌,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预防接种工作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查数据表明,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大为减少,降低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1、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一般在出生两天内、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正常反应:疫苗接种后,有的人可在针孔处出现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
禁忌: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肝肾等疾病;体制弱,有过敏史或癫痛者;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2、卡介苗
卡介苗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正常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遇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不要切开。如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为止。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胭肼或对氨基柳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
禁忌: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正常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4、百白破制剂
百白破制剂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正常反应:1、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2、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3、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5、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正常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6、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灭活疫苗
正常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乙脑减毒活疫苗
正常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专家指出,疫苗接种,既不能漏打,也不可重打。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按要求接种各种一类疫苗,当前国家要求入学、入托时对学生接种证进行查验,须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