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强迫症” 困扰都市白领一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习惯熬夜的人日益增多,有老人,有孩子,更多的晚睡族则隐匿于学生与都市白领中。

根据某网站针对滨海新区千余名白领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七成表示会被上述症状所困扰,他们大多数睡眠时间在12点以后,患上了“晚睡强迫症”。

小吴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总觉得下班后必需好好放松一下才能对得起自己。每日回家打游戏、上网、看书、看电影,直到凌晨一两点后才睡觉,甚至和朋友玩通宵。然而,转日起床时倍感疲劳。在调查中,68.7%的网友表示和小吴有着相同的症状,其中92%的人表示,虽然自己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仍过着“凌晨不睡,早上后悔”的生活。

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袁辛介绍,上述困扰属于“晚睡强迫症”,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早睡太浪费时间,不如先做点什么”、“深夜才是头脑清醒的灵感爆发期”、很多事本可以白天完成却一定晚上才做……这些想法和行为都是“晚睡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袁辛表示,“晚睡强迫症”是行为焦虑症的一种,患者对睡眠有一种恐惧感或是强烈的睡前兴奋。这种症状主要是在强烈的工作、生活压力下的不安全感而引发的焦虑造成。

为此,患有“晚睡强迫症”的人群应制定每日的工作、生活计划,总结出自己的“过失”并一一加以克服。

“晚睡强迫症”典型表现:

忙了一天,晚上明明没事可做,却不愿早睡。上网或电视,熬到一两点困得眼皮打架,才能踏实睡觉。一旦倒在床上,便呼呼睡到天亮。然而,次日起床时倍感疲劳。

造成“晚睡强迫症”的原因:

对工作的救赎心理:

有些人对睡觉有一种莫名的罪恶感,认为睡觉就是浪费时间。这些人往往对自己白天的表现评价不高,到了晚上在愧疚感的责成下,借助熬夜对白天的工作进行补偿。

对白天生活的无声抗议:

晚睡族往往是白天劳累了一天压力很大,到了晚上需要依靠亢奋去除心理上的疲惫,方能欣然入睡。这类人多会沉溺在网络上,观看网络视频、泡论坛、聊天、流连夜店,或是在快节奏的强劲音乐中疏散压力。

对睡眠的认识形成了习惯性误区:

强迫性晚睡与失眠有本质区别。失眠是想睡睡不着,强迫性晚睡则是逼着自己保持清醒。通常情况下,强迫性晚睡者并非被生理逼迫而是一种心理需要。做事情一定要等到夜深人静时,比如收拾房间、看杂志、搭配第二天上班的衣服等。此外,可能还有遗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类人通常也会有一点睡眠障碍,容易加入到“晚睡强迫症”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