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治失眠 作用疗效不一般

对于失眠的痛苦,我想很多朋友都有体会,如何应对失眠才有效,而且不伤健康是很多朋友想知道的事情,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用中药来治疗失眠的方法,让大家用简单轻松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失眠的发生。

1.发怒型

症状: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妙招:龙胆泻肝丸10~15 克研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敷神阙穴(肚脐正中)和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接合部之前凹陷处)。

2.气短无力型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动则汗出,饮食无味,脸上没有光泽,舌淡苔薄且白。

妙招:归脾丸10~15克研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敷神阙穴和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3.阴虚火旺型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少苔。

妙招:天王补心丹10~15克研末,用适量醋调成稠糊状,敷神阙穴和太溪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惊惕不安型

症状:失眠多梦,胆怯害怕,易惊醒,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妙招:安神定志丸10~15克研末,用适量醋调成稠糊状,敷神阙穴和神门穴(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5.食积型

症状:不寐,辗转反侧,脘腹胀满,舌苔厚腻,多有饱食习惯。

妙招:保和丸10~15克研末,用适量陈醋调成稠糊状,敷神阙穴和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6.易哭型

症状:不寐,烦躁,时悲伤,想哭,害怕独处。

妙招:取甘草10克、陈小麦30克、大枣10枚(劈开),开水冲泡,每日一剂,当茶饮或煮汤喝。上述药材药店有卖,每天将上述药量放到保温杯内,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待温度适宜时饮用。根据个人饮水量,一日可多次冲泡,坚持喝三个月,无任何副作用。有些敏感体质的朋友服用当天就有效。

7.夜1~3时醒型

症状:易睡,郁郁寡欢,长期有心事,多夜里1~3时醒来,辗转难眠,至天明起床时再度瞌睡。

妙招:到药店买逍遥丸,按照说明服用,一周后症状停止就可以停药。

8.夜4~5 时醒时汗出型

症状:每天4~5时醒来,醒后发现背部汗出。

妙招:桂枝10克、白芍10 克、生姜10克、甘草5克、大枣3枚(劈开),煎汤100毫升,睡前服用,好则一剂治愈,三剂不愈的人再看医生。

9.怕冷型

症状:老人多小腹腰腿寒冷不适,怕冷,睡不踏实。

妙招:将500克艾绒和100克姜末混合,装入100厘米长、50厘米宽的厚棉布袋内,铺开均匀,睡前捆扎于小腹前,以温煦小腹。艾绒大型中药房有卖,干姜粉超市调料区有成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