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人失眠,3000万人抑郁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按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最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

3亿人失眠4000万人抑郁

关键字:

我国2002年参加的全球性睡眠调查,失眠的患病率为28%。

200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6城市进行的普通人群调查显示,成年人在过去一年里有过失眠的比例高达57%,其中一半以上症状持续超过一年以上。妇女失眠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3倍。离婚者、寡妇和分居的人群患失眠病高于普通人群。

7成失眠者有心理问题

尽管失眠很痛苦,但很少人认为它很严重。在美国有70%的失眠患者从未求医;国内的失眠患者仅有13%的人曾经跟医生谈及过失眠问题。

失眠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前驱症状或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慢性失眠患者中35%被诊断为有抑郁障碍;失眠者发生中度抑郁的相对危险性比其他人增加了4倍。

失眠还可引起其他一些疾病包括心脏病的发生。

失眠产生的困倦会对患者在上班时,在家中和在路上的人身安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许多人在夜间睡眠不好时,往往完成日常工作的能力下降,也不太喜欢活动。造成工作问题,受到提拔的机会少。

目前,治疗失眠最主要的方法是药物治疗,不过国内仅有5%的失眠患者采用医生的处方缓解失眠,而高达73%的失眠患者从未服用药物或采取其他方法。这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睡眠日记正视失眠

睡眠日记是辅助检查,也是行为疗法。通过睡眠日记,能全面客观地了解睡眠,减轻对失眠的担心、焦虑和恐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部分假性失眠患者,通过记睡眠日记会发现自己为之担心、焦虑的所谓睡眠不良其实并不存在而自发缓解。

自认为失眠者,在起床后30分钟内,尽可能尝试记录昨晚睡眠的情况,以及白天是否嗜睡等,其内容可分为(1)晚上上床时间,上床熄灯后多久才入睡?一星期有多少次发生入睡困难?(2)入睡后是否经常觉醒或惊醒?一个晚上发生几次?(3)醒来能否很快再入睡?或多久才能再入睡?(4)有无多梦或出现噩梦?是否认为这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5)清晨什么时间醒过来?醒过来后能再入睡吗?多久才能再入睡?(6)整晚总睡眠时间有多久?(7)是否有鼾声?(8)白天是否嗜睡或有不舒服的感觉?(9)醒过来后,何时离开床铺?(10)与上周比较,昨晚睡得如何?(11)醒过来后,感觉是否睡得充足?精神是否饱满?白天是否小睡或打瞌睡,时间多久?是否服用安眠药,药物名称,服用时间与剂量是多少?是否使用烟、酒、茶、咖啡、可乐及兴奋剂?注明服用时间与剂量是多少。

如果觉得整理这些很麻烦,可直接到亚太睡眠学会网站免费下载标准的睡眠日记。网址:www.apss.org.cn。

有氧运动找回健康睡眠

跑步等有氧代谢运动,可使体内大量分泌一种超强激素——内啡肽,它是人类自身制造的最好的镇痛及神经松弛剂,在每次持续半个小时的跑步或其他耐力运动之后,会很舒适。而运动之后产生的适当疲劳感,将帮助你更容易进入梦乡、加深睡眠。

倒班、长途旅行导致晨昏颠倒

倒班影响睡眠,使身体的睡眠与觉醒失去规律,生理节奏被频繁地打乱,身体得不到完全的休息,无法重建正常的生理节奏。有大约40%-80%的倒班人口可能会导致慢性睡眠障碍。

开车打瞌睡与喝酒一样危险

和酒精一样,困倦思睡也会使反应变慢、清醒度降低、判断力下降,从而增加车祸的危险。美国睡眠基金会2005年进行的睡眠调查表明,60%的成年司机——大约1亿6千8百万人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在驾驶交通工具时感到过困倦;37%——约1亿零3百万人承认他们在驾驶中曾经睡着;而有4%——大约1千1百万名驾驶员,承认由于打瞌睡或太疲倦遭受过意外或差点儿遭受意外。

我们习惯用“疲劳驾驶”来定义开车打瞌睡这一类驾驶问题,关注导致疲劳的事件而忽略了睡眠疾病对驾驶的影响。

开车打瞌睡的危险人群:

26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倒班人员、职业司机尤其是大货车司机;未诊断或未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人群。他们在行驶中睡着的危险比普通人高7倍。

因此当你开车,尤其是长途旅行时,要留意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当频繁眨眼、眼皮沉重、精神无法集中、困意出现的时候,此时最好是停下车来小睡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