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各个部位的状况都对人体整体的健康状况有着指向作用,但是你有想过吗?通过观察自己的口味就可以看出一些隐藏的病症,是不是很神奇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如何根据口味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吧。
口味是每天早晨起来后的第一感觉。一些人感觉口味有异常变化,如酸、甜、苦、淡等味道等,常是体内某些生理变化的反映。中医将口味作为诊治疾病的依据之一。
1、口淡与脾胃虚弱有关。即自觉口中发淡而无法尝出食物滋味,多属于脾胃虚寒。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长期发热等消耗性疾病,还可见于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缺乏者。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的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
口淡者饮食中应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素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含维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
2、口苦与肝胆疾病有关。即口中有苦味,多属胃、肠热症和胆热症,反映体内肝胆郁热或痰热内扰。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口苦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
口苦者应禁食生冷油腻之品,特别是晚餐,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可多进食清凉汤水,如枸杞叶鸡蛋汤、菊花薏米冬瓜糖水、鲜竹笋煲瘦肉等。
3、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常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和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时,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故病人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唾液中糖分亦增多,可感口中发甜。若口甜者伴多尿、多饮、多食,但体重反而下降,应去医院检查,以排除糖尿病。
口甜者在饮食上可食用清热泻火类食物,如豆腐白菜汤、粉葛煲鲮鱼汤、野苋菜汤等。
4、口酸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即自觉口中有酸味,多属肝热导致脾胃气弱。常见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病人。中医认为:体内肝脏热或脾虚,便会感到口中有酸味,而且性急易怒,头痛眩晕,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若有胃酸分泌过多也可导致口酸。
口酸者应避免过多甜食、饮料等。口服中药调理以健脾、利湿、清热为主。要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5、口臭与口腔粘膜炎、牙龈炎、唾液腺炎等疾病有关。中医认为: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不畅、郁而发热、热灼津伤,胃中熟腐水谷过久,浊气上逆,遂成口臭。或见于心火亢感,邪热循经上炎;或素体阴虚,津液亏损,阴亏于下,火炎至上遂成口臭。
口臭者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多吃清淡,一些纤维食物,少吃辛辣,过于油腻,容易上火的食物,并注意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