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胃胀?中医辩治效果佳

对于胃胀,我们普遍认为是消化不良所致,但老中医并不如此认为。曾有医典指出,胃胀属“胃脘痛”、“痞满”、“呕吐”、“嘈杂”、“泛酸”、“反胃”、“胃绶”等范畴。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气滞型、虚寒型、阳虚型、湿热型,兼证有瘀血证、寒凝证、食积证。

1、气机郁滞证

胃脘痞满、胸闷食少、得气或失气则舒,遇情志变化则发或加重。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3号方。

2、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得食则绶,遇冷加重,纳谷不香,泛吐清水,面色少华,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中益气,温中止痛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7号方。

3、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嘈杂善饥,口干唇燥,空腹时加重,饥不欲食,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舌红少苔,中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阳生津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6号方。

4、脾胃湿热证

脘腹痞闷,呕恶厌食,嗳腐吞酸,肢体困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苦泄辛开,甘温益气

推荐方:扶正调胃散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