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一族”多吃黑豆可补铁

在众多的补铁食物中,黑豆是补充铁元素含量的首选食物。饮食专家说,人体里面住着一个铁管家,如果铁管家出现了障碍,那么人体就会出现缺铁的现象,进而造成贫血的现象产生。而黑豆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能够很友好给铁管家补充能量,让人体的铁元素保持正常。

所谓铁调素,是由人体的肝脏产生的一种分子,它是人体内的“铁管家”,像王熙凤一样,精明地“掌握”着人体铁元素的代谢。

但是,如果一个人出现了炎症等情况,这个“铁管家”就会过度“活跃”,反而会出现相反的状况:引起血液中铁的降低,进而限制红细胞的合成,导致贫血。

肝脏、药物补铁有风险

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

如果出现缺铁性贫血,您会怎么办?吃点动物肝脏还是补充铁剂呢?

动物肝脏因为含铁量比较高,是很流行的补铁食物,但是过量使用动物内脏,也会导致二型糖尿病等很多其他疾病。而目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还有一种手段,使用补铁剂,但是这种化学形式的补铁方式,会进一步增加机体中“铁管家”的水平,限制治疗效果,看着体内铁元素多了,其实治标不治本。

特别是患贫血的老人,并不提倡用补铁剂补铁,“很多退行性疾病的病块组织里,铁是富集的,这时候药物补铁也许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千万别把黑豆皮扔了

“药食同源”是千百年来沉淀下的中华医学瑰宝,我们知道,许多黑色食物,被认为有补血功效。 王福俤团队的成员开始逐个去求证“黑五类食物”的补血功效。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米一个个试过来,效果都不明显,而当实验小鼠吃了含有打碎的黑豆皮的饲料一周后,小鼠的造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看来黑豆对于治疗贫血有奇效。”这一现象,提示了黑豆和人体的“铁管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这也印证了《全国中草药汇编》的记载:黑豆以种皮入药,可养血祛风。在中医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阴虚盗汗、血寒、贫血等。

在体外细胞水平的实验中,课题组发现,黑豆豆皮的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铁调素的活跃度。进一步的动物试验则证实,黑豆皮提取物,促进小肠、肝脏、脾脏铁动员,显著增加机体的血清铁水平。

最后提醒大家,通过黑豆食物来补铁,一定不要去除它的外皮,因为很多的铁元素都是含在黑豆皮中,如果只吃豆子,不吃皮,其实摄入到的铁元素也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