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补肾:10食物帮你恢复肾脏活力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要是出现了肾虚的问题,我们要及时的治疗的,但是肾虚如果不是很严重,最好通过食补的方式进行调理,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肾虚的食物吧。

1、狗肉

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华子本草》认为:狗肉“补胃气,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功。”《医林纂要》亦云:“狗肉补肺气,固肾气。”清代医家张璐还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

2、山药

性平,味甘,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无论是阴虚火旺或是肾气不固者,均宜常食多食。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山药利丈夫,助阴力。”《日华诸家本草》记载:“山药助五脏,主泄精健忘。”《本草求真》亦云:“山药,本为食物,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若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力更佳。

3、芡实

性平,味甘涩,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明代医家缪希雍称芡实为“补脾胃,固精气之药也”。《本草纲目》也认为,芡实“益肾,治遗精”。wuyi洛在《本草从新》中亦云:“芡实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古代不少治疗遗精早泄的名方,如金锁固精丸、玉锁丹、水陆二仙丹等,均是以芡实为主,配合莲须、龙骨或金樱子等研制而成。《本草新编》的经验是:“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4、芝麻

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5、牛骨髓

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6、羊肾

羊肾又名羊腰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钙、铁、磷等。其味甘,性温,有生精益血、壮阳补肾功效。羊肾能“补虚损,阴弱,壮阳益肾”,主要适用于肾虚者食用。

7、胡桃仁

能补肾固精,为滋补强壮食品,肉能润养,皮能敛涩,故肾虚遗精者宜食之。明代医家缪希雍说:“胡桃能入肾固精”。清?黄宫绣亦云:“胡桃涩精固肾。”《普济方》中记载:胡桃治“水弱火强,精自溢出。”这又说明对于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的遗精早泄者亦宜。《御药院方》中介绍:“胡桃一味,勿去黄皮,空腹食之,最能固精。”

8、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

9、羊骨

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烂,空腹食之。”对肾虚劳损,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

10、枸杞

枸杞,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厥、挛,消瘅,伤燥,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其实能帮助我们饮水补肾的食物还是挺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是如果肾虚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吃药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