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需科学 药膳不当变毒药

秋季很多朋友开始多多进补,补充身体的营养需求。但是由于这样,因为食疗而身体出毛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科学的食疗很有可能破坏身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因此合理的搭配饮食是一件非常关乎健康的大事。

口干舌燥、头晕、流鼻血,有的甚至出现昏迷,入秋以来,医院门诊部屡屡接到类似的病例,医生诊断之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食用药膳滋补不当。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而在人们日益注重养生的当下,各类“药膳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光顾者众多。“滋阴补阳”、“美容养颜”、“净血排毒”……在商家的宣传里,药膳俨然已成为一剂“神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然而,在讲究辨证的中医看来,剥开药膳被层层包装的光鲜外衣后,其作用并没有那么玄乎,且药膳并非人人都能吃。隐藏在光鲜外衣下的,则是众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存在乱放药材、剂量不准等不规范现象。有着“健康膳食”美誉的药膳,正一步步朝着“毒膳”之路迈近。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当可以达到调理、保健、养生的效果。随着秋季进补时节来临,不少餐馆纷纷打出药膳的招牌,宣称药膳中的中药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食用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顾客。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规定,药膳制作师应具备中级以上厨师资格;具备与药膳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具备严格按照药膳配方制作药膳的能力等。不过,现实中,药膳的大多数出品方——厨师,在这些方面是典型的“三无人员”。

有餐馆从业者坦承,其实对中药药理并没有研究,只是看到目前流行药膳,便在食物中加入人参、当归、枸杞等一些滋补类中草药,制作成所谓的药膳。至于剂量和搭配,则是按照“传统和习惯”来。由于在制作工艺、材料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滋补效果难以确定,有的甚至出现副作用。因此药膳进行一定要注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