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羹的保健功效高推荐滋补养生的十种汤羹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白领一族的压力加大,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平时饮食不规律,是越来越多的朋友陷入亚健康状态,在日常饮食中有很多食品都有辅助治病、保健养生的功效,如果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药材再配合一些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物烹调食用,就可以起到滋补养生、健脾养血的作用。

一、饭焦茶蚬肉汤

“饭焦茶”是老广州的传统汤茶,是在仍有饭焦的热镬或饭锅里溅入清水或茶水将饭焦迅速滚成,此茶水有着浓浓的近似上等滇红茶汤的香味,能止渴,祛寒暖胃,当时还称为“神仙茶”。老广州们在此汤茶上,加入黄沙蚬,使之成为鲜香甘齿、清甜馥郁的一道汤品。提起它至今还回荡着那股饭焦茶的诱人香味。

材料:饭焦一底(留在镬或煲里,不用铲起)、黄沙蚬1500克、葱粒少许。

烹制:蚬在清水养多时,勤换水,洗净。在饭焦的镬或煲内,下清水或泡好的茶水1500毫升(6碗量),武火滚沸并用镬铲至饭焦松身,下蚬(亦可用净蚬肉200克),滚至熟,下少许片糖调味,下葱花拌匀便可。为3~4人用。

二、咸酸菜滚剥皮牛

剥皮牛学名为马面鱼,是一种海鱼。因其皮粗厚,烹煮时须先剥下其皮,故粤人称为“剥皮牛”,因其价廉且味尤其鲜美,所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广为食用。咸酸菜亦是价廉之物,但能宽胸解烦、清热解毒。此汤酸中带微辣,鲜美可口,有助消化、健脾胃、增食欲之功。

材料:咸酸菜150克、剥皮牛500克、生姜3片。

烹制:咸酸菜洗净,切片;剥皮牛撕去皮,宰洗净,置镬中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再在镬中加清水1250毫升(5碗量)和姜,滚沸后下咸酸菜和鱼,滚约20分钟,下少许盐和绍酒便可。为3~4人量。 (下转第7版)

三、眉豆绿豆煲鱼骨

鱼骨,过去被视为“粗料”。然而鱼骨因其耐嚼,不腻不饱,味道隽永而受到食家的青睐,如顺德的名菜“香煎鱼骨”等。更主要的是鱼骨富含钙和磷,是人们补充钙质的来源之一。现仍可为儿童、成人或老人们补钙的汤品。记得孩提时,长辈们在春夏时节常煲此汤,为我们作补钙长身体之用。

材料:鲩鱼骨(或其他鱼骨均可)500克,眉豆、绿豆各5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烹制:眉豆、绿豆洗净,稍浸泡;陈皮去瓤;鱼骨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用煲汤袋盛装好,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武火滚沸,改为文火煲1个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四、红豆黑豆煲鱼骨

童年夏秋补钙时,多以清热的绿豆、祛脚湿的眉豆煲鱼骨。豆类最大的特点是含优质的蛋白质外,还含皂甙、磷脂、植物固醇、黄酮类、香豆素和植物凝集素等,多数是难得的保健成分。而在冬春寒冷时,则多以温补的红豆、黑豆煲鱼骨汤。此汤还十分适合于长者补钙之用。

材料:鲩鱼骨(或其他鱼骨均可)500克,红豆、黑豆各5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烹制:红豆、黑豆、陈皮分别洗净,陈皮去瓤,浸透。鱼骨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用煲汤袋盛装好。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五、拍姜芫荽鸡红汤

无论是鸡红、猪红(即鸡血、猪血)至今都是价格十分便宜的食物,鸡红能利湿解毒。而“拍姜”是南番顺(即珠三角的南海、番禺、顺德)一带民间常用方法,即把姜切大块状,以刀背拍裂,其气与味更易溢出。此汤鲜香可口,能温中祛湿、益阳健脾,是春日的家庭靓汤之一。

材料:生姜50~80克、芫荽100克、鸡血500克。

烹制:生姜去皮,切大块,刀背拍裂;芫荽洗净,切段;鸡血清水飘洗。在镬中加水1250毫升(5碗量)和姜,武火滚沸,下鸡血稍滚改文火滚至刚熟,下芫荽,调入盐、油便可。为3~4人量。

六、菠菜滚猪红汤

广东民间常说“食猪红去粉尘”,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它含多种稀有元素,铁和蛋白质的含量颇高,对消除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有帮助,这是由于其含的蛋白质经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消毒和润肠的物质,与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作用后,排出体外,此汤清润鲜美,补益润肠。

材料:菠菜500克、猪红500克、姜丝5~10克。

烹制:菠菜去根、洗净;猪红飘洗净,可切块。在镬中加水1250毫升(5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下菠菜、猪红滚至熟,下盐、油便可。为3~4人量。

七、五豆汤

今年春暖早到,时下已有夏日的感觉了。民间说:“夏日食豆胜食肉。”因豆类含有优质蛋白质,还含有皂甙、磷脂、植物固醇、黄酮类、香豆素和植物凝集素等物质,多数是难得的保健成份。过去是缺肉食而用豆类,今天是为了避免过多的油腻、脂肪的摄入,却真的“夏日食豆胜食肉”。

材料:赤小豆、红豆、绿豆、眉豆、扁豆各30克,甘草6克。

烹制:各豆和甘草分别洗净,稍浸泡,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可淡服亦可调入适量红糖。

八、白萝卜煲咸鱼头

白萝卜煲咸鱼头不是药物胜似药物,它有清热解毒、养阴润燥、利咽下火的功效,对燥火引起的口干、咽痛、牙肉痛和唇干裂痛等尤为有效,是广东民间传统的“坠火”靓汤。它不但醇香清润,入口舒适,价格还十分便宜,过去逢年过节前老人家们总是先煲此汤给全家老少进饮。关键是加入蜜枣与少许猪瘦肉。

材料:白萝卜1000克、咸鱼头200克(1~2个)、猪瘦肉100克、蜜枣3个、生姜3片。

烹制:白萝卜洗净,刮皮、切块;咸鱼头用淘米水洗净,晾干,起油镬煎至微黄;蜜枣洗净,去核;猪瘦肉洗净,切块亦可不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便可,试味后酌情加入或不加入少许食盐。此量可供3~5人用。

九、塘葛菜煲生鱼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大街小巷的凉茶铺都有这种野菜汤摆卖,同时亦是家庭里常用的汤水。塘葛菜为南方的野菜,它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生鱼当时亦十分便宜,但粤人对它情有独钟,还视为病后、术后的滋补品。二者合而为汤,利水而不伤正气、补脾而不留邪毒。

材料:塘葛菜200克、生鱼1条(约100~120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4个、生姜3片。

烹制:塘葛菜连根洗净;生鱼宰洗净,起油镬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蜜枣洗净,去核;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为3~4人量。

十、五指毛桃煲猪碎骨

五指毛桃因其有黄芪补中益气功效的特点,且性味较平和,既生于南方又适合于南方气候的滋补调理,而被称为“南芪”(即南方黄芪)。它还能解气利湿、健脾补肺,并常为客家民间所用。用以煲猪碎骨,其色如牛奶、味似椰汁,具健脾胃、祛湿乏、舒筋络、健筋骨的作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猪碎骨500克、生姜3片。

烹制:五指毛桃洗净;猪碎骨洗净,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为3~4人用。

按照以上介绍的方法做出来的菜肴,不仅可以让我们享受美味佳肴,还可以保证身体健康,提高防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