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各种各样的进补药膳层出不穷。如何进补才是正确的呢? 小编提醒朋友们药膳进补须谨慎,以下3个误区一定要牢记。
我国的传统医学证实,科学地药膳食补,确实能够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然而,任何补品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一种补品只能适用于一定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如果服用不当,非但对身体没有好处,还会产生副作用,故不可滥用。应本着"辨证施补"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恰当进补,方能做到"补不足,损有余"。
进补莫入误区
1.并非人人皆需补
儿童、青少年、40岁以下的年轻健壮者,一般不需要进补,或仅以食物调补即可。身体虚衰的中老年人,适当药补和食补则是很有好处的。明代名医张景岳就说过:"人过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进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偏听偏信,滥食乱补。
2.乱补一气行不得
药膳进补讲究对症而用。而现在大多数酒店餐厅推出的"进补药膳"并非出自药膳师之手,且没有多少针对性。顾客不论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如何,通通大补;不论药材是否确实有用,就拿来入餐,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规定,在常用的近5000种中草药材中,能够药食两用的只有78种。而现在,在餐桌上被用来进补的一百多种。餐饮从业人员对中药知之甚少,很难掌握药理和剂量,常常信手入菜。这样的"进补药膳",对顾客的身体不但没有好处,多吃反而是个不小的损害。
3."以形补形",以"鞭"壮阳没有科学根据
我国民间有很多人认为男性多进食虎鞭、鹿鞭、海狗鞭、牛鞭、驴鞭等动物阳具,可以"以形补形",达到强肾壮阳的效果。
其实,不论何种食物,通过进食进入人体后,都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被分解成为蛋白、脂肪、糖及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根本不可能吃什么器官就补什么器官,"以形补形"仅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值得提醒的是,大家在运用各种滋补中药材的时候,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的体质对症的食用,这样才能达到能够祛病、健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