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在养老方面,老年人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对社会服务需求较大。据了解,本次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区)、321个县(市、区)、1624个村(居)的32494个家庭,人口184439人。调查发现现在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子女在身边,时常会有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 10个百分点。
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居住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同子女住在一起。随着年龄增长,名下有房产的老人比例降低。82.4%的60至64岁老年人(或配偶)有房产,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比重降低至43.9%,且这一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原因或为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把房子交给子女换得子女养老。
我国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加上年轻人外出工作,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子女的陪伴,感受不到亲情关爱,他们会觉得生活没有色彩,产生消极和抑郁的情绪,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空巢老人易出现的四大心理问题。
1、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空巢综合征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该症状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缺乏亲人的关爱是导致老年人空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
“空巢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由于缺乏子女关爱,更容易使得这些老人大多生活无趣,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欲无望、无趣无助的状态,情况严重的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2、抑郁
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被照顾的要求就越高,而“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郁。
现代社会人们的家庭观念转变比较大,尤其是多数年轻夫妇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希望落空,结果就抑郁等不良情绪接踵而来。
3、焦虑
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调查发现,社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焦虑患病率非常高,27.5%的空巢老人存在焦虑症状,并且“空巢老人”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老年人的焦虑往往又会发展为抑郁或二者混合状态,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4、孤独
有研究发现,“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而情感则主要是孤独感,近87%的老人觉得寂寞,这极大地影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
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缺少亲情的关爱和精神的交流,为了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子女们要常回家看看老人,社区也要多组织老人出门活动,增加老人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