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意无意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一旦不好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严重损害。专家提醒以下几个生活方式对老年人有害,如果老年人有这些生活习惯,应该有意识的加以改正。
点击进入强身健体栏目
1、避免久坐
人 的形体过胖或过瘦都不利于健康,适当地静坐休息能改善这种状况,会使心境平和,减少思虑,调节神经功能,疏通经络,润泽皮肤,促进健康。然而,人到老年, 由于肢体行动不便,喜欢久坐,坐虽是缓解疲劳的一种方法,但久坐容易让肌肉萎缩,因而,老年人应适当多走路,勤活动,安步当车,这样才能改善血液循环,加 强肌肉锻炼,使自己胖瘦适宜,达到自我防病,保健及延年的目的。
2、避免久卧
传统医学注重人体的“精、气、神”。“气”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因而,养气将有助于延寿,提高生命的质量,适当地躺卧休息或睡眠,会使肢体筋骨官司窍之气以及内在脏腑之气充盈。
然 而,人们常常躺着休息或睡眠,不进行肢体活动锻炼,不仅肢体筋骨官司窍之气会渐趋衰弱,而且还可以累及内在各脏腑之气,出现身体懒散,萎磨不振,日久健康 状况就会发生非常大变化,当然,老年人精力不济,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次数是应该的,适可而止的睡眠对老人颇有益处,但是一味多睡或卧床不起,则会引起身体 软弱,因而,要顺应“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这样才能令头脑官司窍之气和肢体筋骨这气恢复充盈,这对防病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3、避免久行
适 当的走动或散步,会使浑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常常散步,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及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增进作用,提高机能的抗病能力,散步时血液循环加 快,大脑供血量增加,思维的效果也较好,可是,人到老年,长时间远距离的奔走或跑步,就容易致肢体,尤其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筋腱组织受到扭伤或劳损, 而招致疾病。因而,行走散步时要适度,注意使浑身放松,调匀呼吸,脚步均匀,“行不宜急”方能“气血畅通,百脉流通,内外协调”健康持久。
4、避免久视
在 日常的生活中,人们适当地看些有益的书,报,电视以及观光景物等,可以使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脾胃健运。假使人到老年,长时间的阅读,写字,看电视,会引 起视力疲劳,更重要的一点是一学会伤血耗气,产生头晕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报,看电视不宜过久一般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片刻,或走动或眺望远方,以减少眼 睛的疲劳损伤。
5、避免久立
适当的站立姿式能让肌肉产生缩张运动,可以增强吸收功能,增进躯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调剂平衡,使各骨骼关节有客观存在力适宜,对人体骨骼关节的生长发育有益,还可以可使气血下行,降低血压。
但据相关资料表明,70-80岁的老人,几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假若长时间站着不动,骨骼的弹性与韧性就会减弱,脆性变大,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使部分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引起某些骨骼关节发育畸形或活动障碍,因而适当站立,会使人老当益壮。
小编提示: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习惯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以上五个久对老人都是有不同害处的,平时老年人注意多活动,多思考,尽量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自然就不会有疾病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