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昼夜温差最大 防寒防燥保健康

9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白露节气,白露节气昼夜温差最大,这样的温差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专家介绍,白露时节要注意保健养生,要做到防寒、防秋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白露时节养生的四点注意事项。

专家介绍,每年9月7日前后,当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白露是9月头一个节气,也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转凉。

气象专家表示,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多摄氏度,其温差达10多摄氏度。白露以后,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地面散热快,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经过了盛夏酷暑之后,人体会因长时间的暑气耗气伤津,阴阳失调,再加上,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很容易患“秋燥”,症状表现为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干咳无痰等。

专家提醒,为有效防治“秋燥”,可多喝水,尤其是加盐或蜂蜜的白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起居作息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保持室内通风;戒烟戒酒。

秋季养生:生活应做好四方面调理

①起居调养:不能袒胸露背

早晚温差会逐渐增大,虽然白天气温仍可达三十几摄氏度,但夜晚会比较凉爽,下雨时日夜温差更明显。俗话说“白露不露身”,这时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夜间睡觉不可贪凉,早晨出门最好带件小外套,以防着凉。

②饮食调养:需少量多餐

白露饮食宜“养心肝脾胃”为原则,可多吃酸味食物以养肝,但不宜进食过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老人与小孩饮食更应注意少量多餐,而且以温、软食物为主,不可过食生冷、硬的食物。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秋燥,可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③运动调养:可打球骑车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逐渐增加,但仍应以不疲劳为原则;项目方面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骑自行车等;还可以结合鸣天鼓、健鼻功等保健手法进行养生。

④精神调养:宜宁神定志

宜以“宁神定志”为主要原则,尤其是白领阶层应避免生气,老人要注意避免过度悲伤,要心胸开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